由本报发起的“随手拍关爱残疾人”活动引起很大的关注。市民反馈的无障碍设施问题主要为盲道很“忙”——被私家车、摩的、小贩摊位等占用,部分盲道被施工、铁皮房等中断。(5月20日《广州日报》)
盲道是政府为盲人特意铺设的爱心工程,主要是为了方便盲人出行、保障盲人出行安全,更是外在体现社会对于盲人帮扶关爱的“物化载体”。正因为如此,不仅《残疾人保障法》对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给予了高度关注,《交通安全法》也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盲道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还将“城市主干道、市区商业街、人行道口、公交站点等地的步行道需设无障碍设施”纳入其中。
遗憾的是,虽然有法律规定,但却被形同虚置。我们的一些单位和个人口头上说要加强对残疾人的人文体恤和关心,行动上完全无视盲道的意义和作用之所在。面对盲道,我们本该深怀尊敬,却往往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有的盲道被机动车、商贩的摊位所“霸占”;有的盲道被困在了停车场中间;有的盲道被施工、铁皮房等中断;有的盲道已经年久失修,残缺不全,甚至已经“面容”模糊。如此盲道俨然成了一项“只建设无管理”的“失政工程”。
铺设盲道体现着社会对残疾人的尊重,同时也是考量一座城市文明建设和市民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数。为了整体提升“无障碍出行”意识,强化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全社会都应关注盲人事业,共同营造关爱盲人、畅行无阻、安全无虞的良好氛围,让盲道成为人性化城市里一道充满温情的靓丽风景。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