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有关“著名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的,眼前一亮,“老周”!多次光临温岭,几度与我推杯换盏的“老周”,竟然因为他的盲人身份成了新闻人物,有点出人意料。这“老周”虽然双目失明,却写诗唱歌刷微博,洒脱开朗,幽默有趣。
这一回他在成都,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成都洗面桥巷盲道需跨栏,请失明朋友们当心,没刘翔那两下子别上街。”并配有图片,从照片上看,身穿绿色短袖和短裤的周云蓬正在跨过一根高约一米的栏杆,这根栏杆正好将盲道拦腰截断。“老周”一调侃,盲道成焦点,成都赶忙查盲道,结果,查出一大堆问题。洗面巷盲道上的栏杆,倒是在第一时间就拆了。其他盲道呢?记者发现,成都街头,50米长的盲道,竟然能被各色车辆断成四截。(8月6日《华西都市报》)
盲道为什么会被弄成这样?成都街头有一位市民的说法颇有代表性,那就是“平常没见有盲人用啊”。这可能是事实,温岭的盲道也常常不通,没见“老周”对温岭的盲道过说什么,因为他几次来温岭,可能就根本没用过温岭的盲道。盲人的比例本来就不高,柱着拐杖自己走盲道的可能更少。于是,在有些人眼里,占不占盲道,根本就无所谓。因此就有了成都的街头一景:为了方便一个停车场的管理,干脆用一个铁栏杆,把人行道截断,当然也截断了盲道,这给了“老周”一次街头学刘翔的机会。“老周”算是一个成功人士,柱杖外出,身边恐怕会有随行的人,不然,也不会在成都街头拍下这么一幅生动有趣的“跨栏图”。换成其他普通盲人,独自行走到此,又会如何呢?一条街道建有盲道,等于告诉盲人,此街可以通行,盲人就有可能独自柱杖外出,如果这盲道被明眼人截断了,甚至50米的路被断成四截,试问,盲人还怎么走?
明眼人通常体会不到失明人的痛苦。要知道,中国现有盲人约500万,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占全国人口的3.8‰左右,平均每百万人口约有盲人3800人。每年新增盲人约为45万,至2020年,盲人总数预计将达2000万。盲道建得怎么样呢?若按人均占用道路的比例推算,盲道的长度和面积,恐怕都不到3.8‰吧。
作为一个明眼人,对于“老周”遭遇的这种尴尬,实在是羞愧难当。跟盲人相比,明眼人拥有了足够的生活便利,实在没有理由再给盲人添麻烦。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1991年北京建成国内首条盲道。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中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那就老老实实为盲人把盲道留出来,这应该是明眼人的伦理底线。对一个城市来说,盲道能测试出一个城市的良知。
顺便给“老周”提个建议,写支歌,唱一唱盲道吧,希望“老周”能用自己的歌声唤醒城市的良知。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