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坚定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2015年05月18日 07:20   来源:长江日报   蒋哲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由此正式启动。

  这是一个系统性方案,新一轮医疗改革将迈出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诸多争议、讨论和研究,至此凝结为具体行动,公立医院,这一医疗保障事业的最大承担者,将迎来一次彻底的蜕变。

  《意见》指出,要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意见》同时也指出,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包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包括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等等。方案细节难以赘述,但总的说来,是在公益性的前提下,回归医疗规律。

  所谓医疗规律,既不是市场化的,也不是免费、政府通揽的。宏观上说,医学发展要探索人类如何更加健康的生存发展,具体到现实中,医疗机构治病救人,要一切以患者身心健康为中心,提供尽可能周到的治疗安排。中国抑或世界各国,医疗制度的难点和改革发力点,不外乎充分实现这一规律。

  有人以为,公益就是免费或者公费,但三十年前的经验证明,免费的医疗无效率,人人看得起病,但看一个大病可能面临极长的等待周期。公益更不是市场主义,十多年前的经验证明,过度市场化让医疗追逐利益,至今,医患紧张关系仍然是人们的心头阴影,某种程度上也拜市场放任所赐。公益是让医疗回归救死扶伤的事业本质,回归这一人类崇高事业所安身立命的根本。

  如何实现公益呢?不能排除市场,也不能让政府放手;但政府不是大包大揽,市场并非万能。公益的实现方式,从根本处说,是理顺政府出资者、医保机构、医院、患者各方权责关系,集尽一切力量激励医疗服务追求治病救人的目的,让我们的医疗行业真正回归于治病救人的神圣天职,纯粹、干净,没有私心杂念。

  未来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中国的深化改革事业,很大一个命题可能是探索社会天职的回归。大包大揽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迷信时代也已远去,那种以政府权能和金钱回报驱动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模式,注定不可还原。公益有公益的规律,这个规律更复杂,但当我们走向新的社会形态,摸索公益发展规律,是必经阶段,是无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公立医院,说起来有政府兜底,但“公”在产权性质,很少体现医疗为公,很少体现其公心、公信。公益,有时候窄化为免费、普及,但公益的精神内核,譬如医疗,正是一种内在的人道主义精神。一个医院普遍有较高公共信任感的社会,也真正会给人以风气端正的印象,而往往医院行业出现的各种医患纷争、行业潜规则等等,首先带给人“世风日下”的感慨。

  我们必须认识到,医疗系统的改革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国际上对医疗服务的改革方向始终有“市场派”和“政府派”的争议,各有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实际上,无论是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医疗事业作为一项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只有顺应其规律的医疗体制,才是成功的体制。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