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阵阵童谣声,传唱岭南风情画。5月9日~10日,首届“岭南童谣节”少儿歌曲演唱比赛在文化公园举行初赛,16支队伍成功晋级决赛。这16支队伍将于6月1日与香港、梅州、揭阳等赛区选拔出的共20支队伍在二沙岛星海音乐厅进行决赛。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听朝阿妈要捕鱼虾啰,阿爷看牛要上山坡,哦哦哦……”、“月光,月光,月疏躲。照篱照壁照瓦槽,照着眠床脚踏板,照着蚊帐绣双鹅”、“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割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面前一口塘,打条鲩鱼八尺长;大头拿来熬汤食,尾巴拿来入学堂……”以上3首与“月光”有关的传统童谣分别是广府、潮汕、客家童谣。三种岭南童谣意趣各异,其所弥散的古典意蕴异曲同工:一轮清月挂在树梢,照亮田园、村庄、屋场,沐浴在月光之下的孩子围在一起,唱着《月光光》,玩着属于他们的游戏……
那单纯的旋律,轻柔的歌声,诗意的吟咏,恬静而悠远,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可历史年轮划到了今天,还有多少孩子能用自己的方言唱一曲《月光光》?一方面,传统岭南童谣是农耕时代的历史遗产,时移世易、事过境迁就很难回到过去了。就像《卖懒》所唱,“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今天的孩子们,谁还知道“卖懒”是咋回事?另一方面,童谣原本是“活的文化”,一直靠口口相传,当社会已进入唱片、光碟、网络音乐时代,传统童谣不适应乃至式微,在所难免,就像传统戏曲。
揆诸现实,从幼儿园开始,方言不再是主流教学语言,即使孩子还在唱童谣,多半也不是方言童谣。当然,由于外来人口进入,许多外地孩子也不懂岭南方言。就算个别学校有意传承、推广岭南童谣,也未必有足够的师资,因为很多教师都是“新客家”,“鸡同鸭讲”难负方言教唱重任。还有就是外来文化输入,许多孩子也许会用英文唱外国童谣,却不一定能唱自己的童谣……
童谣,“婴幼儿专用的精神食粮”,是婴幼儿最早接触到、最容易接受的文学形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成长记忆中,都有几首属于自己的童谣。没有童谣的童年是寂寞的,不完美的。推动岭南童谣,至少可以从三个维度着力:一是创作,传统童谣大多与现实脱节,难以原汁原味传承,需要进行改造、创新,融入现代气息,为当下的孩子所接受;二是教学,童谣是儿童的专利,童谣教学要从娃娃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或文娱活动中,有意识地提高岭南童谣份额;三是推动,政府要做的,就是人才培养、鼓励创新、搭建平台、教材出版等。如童谣节之类的比赛,就是一个较好的交流、传播平台,有助于扩大影响。
岭南童谣,散发岭南土味,写满岭南风情,当代代相传,不能成为绝唱。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