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的威胁,如何找准钱途

2015年04月14日 09:16   来源:中国网   谭浩俊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环比下降0.5%,同比上涨1.4%。具体来看,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1.2%;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1.1%,服务价格上涨2.0%。2015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4.6%。

  可以看出,无论是CPI还是PPI,都仍处于“通缩区间”,也就是说,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尚没有能够使经济摆脱通缩风险,通缩的压力仍然较大。如何从根本上扫除通缩阴影,对中国经济步入健康、稳定、有序轨道,十分重要。

  虽然决策层表示,政策工具箱中还有不少可以稳定经济的工具,随时可以拿出来维护经济的稳定。但是,在外围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杂,美元持续强势、美国出台加息政策一触即发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已没有耐心等待政策手段缓慢作用的空间和条件,而必须以更为有效的方式,推动经济尽快步入复苏通道。至少,应当不再继续下行,不再面临严重的通缩压力。

  很显然,再走政府投资刺激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投资做支撑,没有一定的货币宽松政策,也是很难摆脱困境的。这就告诉我们,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钱途”还是有的,货币政策也是有一定的宽松空间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政策的指向、政策的着力点、政策的发力位置。

  事实上,如果单从货币发行的角度来看,市场的流动性已经足够。问题是,天量发行的货币,到底都去了哪儿了,可能没有一个机构能够说得清楚,也根本无法找到准确的答案。如果宽松的货币政策仍然延续此前的方式,那么,对稳定经济也是很难发挥作用的。因为,不管是常规手段还是定向手段,最终资金都还是流向了开发企业、融资平台和少数大企业。而近一段时间以来,则大量流向股市。

  流向开发企业和融资平台的资金,在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融资平台债务累累的情况下,无疑都成为了资金的“沼泽地”,变成了“死钱”,无法通过流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流向大企业的资金,也因为市场低迷、需求不旺,大多难以象过去那样周转速度很快、使用效率很高。流向股市的资金,则在疯狂状态下,无法成为企业所急需的血液。因此,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就不得不成为资金的枯竭地带了。

  恰恰是实体经济,是目前经济难以摆脱困境、难以走出下行通道最为重要的原因。如果政策出台以后,仍然通过各种途径流失掉,不能对实体经济形成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那么,政策出得越多,对实体经济的伤害也就越大。所以,面对通缩的威胁,如何找准“钱途”,让钱真正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是最为紧迫的问题。也只有对准“钱途”的情况下,才能放松货币政策。不然,还是悠着点。

  在此基础上,减税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特别对中小实体企业,不能再担心财政运行而紧握减税钥匙不放,总采取花露水、滴灌的方式进行减税,而应当以灌溉的方式对实体中小企业进行扶持了。行政机关少用一些,垮不了。企业再这样下去,会死得更多。到时候,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就成问题了,消费需求也更加不景气了。

  “钱途”有空间,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货币政策有“钱途”,可以适当宽松一些,前提是确保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一个是财政政策有“钱途”,可以多出台一些减税政策,让利于实体企业。即将开始的涉企收费清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时间等不及。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