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该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这是北京市民陈先生的一句感慨。听起来有些好笑,却是他的真实遭遇。陈先生一家三口准备出境旅游,需要明确一位亲人为紧急联络人,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可问题来了,需要书面证明他和他母亲是母子关系。(《人民日报》4月8日)
【社会】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找工作要开“品行证明”、卖房子要开婚姻状况证明、办公司创业要开“不扰民证明”……还有更窝心的,是异地养老的老人,每年都要拿一份报纸,拍一张照片寄回所属社区,证明自己还活着。吊诡的是,社区是跟老人打电话联系之后,才布置的这个“作业”。亲耳听到声音还不能证明自己活着,真是“无图无真相”的现实版。【详细】
【部门】管理劣习的典型表现
在一些部门看来,审批就意味着对权力和资源的拥有,甚至可成为其攫取利益的筹码,尽管当下的信息快捷传播手段足以能够让部门融通、资讯共享、平台整合,从而成就“全国一盘棋”的一统格局,但出于懒政不为的自闭心态和对既得利益的难以割舍,他们宁可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不愿简政放权和与人联手。索要“我妈是我妈”奇葩证明和交60元钱即可摆平的行为,就是这种管理劣习的典型表现。【详细】
【架构】源于信息不透明
如今国家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就是从顶层设计上规范各职能部门的权责范围,这于民来说确实是件好事。而在信息化社会的当下,各部门信息如何乘着大数据的东风齐齐聚集,打通各单位的行政壁垒,从而于民方便才是更为紧要的步骤。这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在依法治国的大前提下对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详细】
【深论】简政放权不是“技术活”
衡量简政放权的实效,不能仅看取消和下放了多少事权,归根结底还要看政府的角色扮演与行政伦理是否得到潜移默化的转变。一个重要标准是,权力的下放,是否服膺了政府与个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科学边界。即公民、社会、市场是否感受到了自由空间的增大。毕竟,一切的行政服务与具体政策其实都是作用于具体的人。将给具体个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应该成为政策的第一考量,行政效率与行政成本,都要优先向这个方面予以适当倾斜。【详细】
微言大义:
@s_ong_1985畅牛正风:说一千,道一万,一个理:滥权。
@御临河畔_山水人家:这个是有流程的,卡,拿,要。前面是为结果辅垫。
@少年钟国qiang: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辽宁的蓝天:在政府部门办事,窗口不折腾死,你事是办不成的。
@Yi_袭人:不这样,怎么能养那么多闲人呢 ?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我妈是我妈”的“奇葩证明”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政府职能部门为民意识缺乏的思维短板和固守旧有模式的行政之弊。
通过权力清单厘清公民到底需要什么证明,通过技术进步打破部门、行业之间的信息壁垒,才能减少公众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从而使得证明这件事变得不那么纠结。
证明自己活着,其实不那么难。是吧?!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