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要管“抛猪乱象”,先治政策“梗塞”

2015年03月30日 09:28   来源:中国江西网   薛家明

  一段时间以来,防城港市港口区朱砂港社区的居民发现,有人在东湾大道两侧的海边及荒地乱扔病死猪,而附近的10多家养猪场被指难脱嫌疑。3月27日下午,当地有关部门赶到现场,由于死猪数量较多,不得不逐步清理、消毒,确保环境不受污染。此外,相关部门还将对辖区内的养殖户进行走访调查,若发现有扔病死猪的行为,将依法严肃处理。(3月28日《南国早报》)

  看到数十头猪病死猪抛尸海边,笔者是既担忧又庆幸。担忧的是,病死猪潜伏多种病原微生物,甚至是人畜共患病原,倘若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理,必然会污染环境,损害公众的健康。但同时,又不得不为病死猪抛尸海边感到庆幸,试想,这些病死猪若不是抛尸野外,而是卖给不法商贩,最终流向餐桌,对舌尖上的安全而言,是多么大的危害?

  由此可见,相关商贩抛尸病死猪,虽然造成了环境的“伤疤”,却不是病死猪最坏的“去处”。养殖户没有昧着良心赚黑心钱的态度,也值得点赞。事实上,发生疫病,养殖户及时处理掉“病源”,是正确的处理思路。只不过,没有对“病源”深处理,既污染了环境,又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疫病的传播,可谓是害人害己。

  那么,商贩为何明知后患无穷,却还要将病死猪抛尸海边呢?一是缘于执法的漏洞。由于一些养猪场比较偏远,相关部门执法力量有限,取证存在不少困难。于是,部分养殖户抱着侥幸心理一抛了之,忘记了后果。更重要的是因为政策的“漂没”。国家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有财政补助,其中养殖场环节的补助是80元/头。然而,由于这些养猪户大多是外地人,跟当地居民很少接触,不了解相关政策,造成缺少深处理的热情。

  因此,整治抛尸病死猪,既要法律的惩戒,更要疏通政策的“梗塞”。相关部门既要对辖区内的养殖户进行走访调查,对屡教不改依旧抛尸病死猪的商户,依法严肃处理以儆效尤。更要送政策上门,让每一个养殖户了解补贴政策,确保让政策不在最后一公里发生梗塞。总之,唯有让政策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养殖场,才能根治抛尸病死猪乱象,以维护我们共同的环境。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增强政策供给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2016年07月27日
  • ·民宿新业态,难以装进政策旧筐    2016年07月22日
  • ·政策制定离不开科学研判    2016年07月18日
  • ·政策入心才能落地生根    2016年06月1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