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岂能在医院难产?(图)

2016年07月14日 13:59   来源:东方网   谢晓刚

  

  2016年伊始,中国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终结,二孩时代正式来临。生与养,都是终极命题。政策调整犹如催化剂,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记者发现孕产妇挤爆珠三角多家医院,建档难、挂号难、检查难、找床位难,分娩人数增加、医护人员忙到飞起……(7月13日《南方都市报》)

  二孩时代的到来,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终结,那些一直想再生育夫妇蠢蠢欲动的心终于可以落地了,忧的却是目前除了国家政策落了地,似乎很多社会配套设施都没有跟上。远的如学校、城市和社区为青少年设置的活动场所跟不上,近的如二孩妈妈体检、生育的医院设备、医生力量不足。

  千头万绪,生为头绪。二孩政策的落地,最最基本的就是让二孩妈妈能够顺利怀孕、生下来。当初二孩政策刚出来时,社会关注的焦点大部分都放在社会抚养能力、家庭承受压力等等方面,却很大程度上对于医院的关注弱了一点。人口生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二孩政策要踏实落地,还得二孩能够踏实生下来,有了孩子才能谈其它的,如果连孩子健康出生都很困难,谈其他又有何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医院设备、医生队伍的配备、完善对于二孩政策的落地就显示得尤其重要。不仅仅是珠三角多家医院出现孕妇建档难、挂号难、检查难、找床位难,分娩人数增加、医护人员忙到飞起现象,全国各地妇产医院哪不是此番情景?就有媒体报道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建大卡,需要全家出动轮流彻夜排队才行。种种孕妇体检难、建档难、生育难,很可能会让刚诞生的二孩政策在医院这关就给难产了。

  生育政策的调整,事关民生大计。相关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的供给,是纾解公众生二孩焦虑的最实在的定心丸。这不仅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未雨绸缪的意识,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判,并提前做好积极应对,更亟待相关政策的协同调整与配套措施的及时跟进。

  因此,面对猴年医院妇产科的囧境,政府部门不能等闲视之,要加大医院人力、物力财的投入,因时度势,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强产科人才培养,在有条件的医院设置“二孩门诊”,组建一支专家队伍,区别于“生育门诊”,要能指导生育二孩的高龄孕妇,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孕育和生产;再比如东莞市组建孕产妇救治网络中心,在全市打造多个救治中心,以一个中心覆盖区域多个镇街的方式,来提高东莞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效率等等。

  总之,面对国家“全面二孩”政策所带来的连锁反映,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在想方设法逐步制定完善好各项配套政策的同时,迫在眉睫的就是要解决好医院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要让二孩母亲想生、敢生的同时,更要确保二孩能够安全、健康、顺利地呱呱落地。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