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蒙尘的传统宝珠

2015年03月26日 09:13   来源:人民日报   高玲玲

  传统文化,代代流传,经久不衰,几千年来被推崇,就是因为它全方位、多角度阐述了“成人”的必要条件

  我出生并生活在浙江绍兴,是一名9岁小男孩的母亲。古越绍兴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小时候春游,去大禹陵,听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进兰亭,观《兰亭集序》,看曲水流觞;入沈园,在一曲《钗头凤》中,领略不一样的词人骚客情怀。生活其中,能够接受不少传统文化的熏陶。

  发现自己对国学兴趣浓厚,还是在不久以前。那段时间,我觉得有必要让孩子接受一些传统文化的教育。但找了一圈,却没有令人满意的国学类培训班。思来想去,还是自己亲自上阵吧。于是,我开始看一些蒙学读物,进而又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越看越觉得国学是蒙尘的宝珠,等待人们的发掘。就拿《三字经》来说,以前,我也像小和尚念经般,给孩子念过几段,但没有仔细品读。最近重读,却发现其中有不少朝代更迭的历史教训、奋发勤学的经典故事,包含了儒家所倡导的伦理纲常、家国大义等。

  这段读书经历不仅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让我对当下有了更多的思考。在我的青少年时代,流行的教育观点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诚然,数理化都是十分重要的学问,学得好,自然有好处。但是,光有数理化,是不是就能包打天下呢?这些年来,为什么“宁可推人倒,不可扶人起”的现象屡见不鲜,是否和人文教育的缺失有关?道德教育也提了好多年了,可为什么一些孩子听了读了背了,却始终入不了心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少了文化底蕴和民族气质。儒学等传统文化,代代流传,经久不衰,几千年来被推崇,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它全方位、多角度阐述了“成人”的必要条件,从洒扫应对进退,到礼乐射御书数。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至少在我们这一代还是比较欠缺的。因此,从我做起,好好补上这门功课,是绕不过去的时代考题。这也有助于让仁义礼智信至少在我们的心底占据一个角落,从而涤荡“利字为先”的不良社会风气。

  听说我报名申请到书院读书,我家小朋友也是大为兴奋,一个劲地问我,妈妈你报名申请写好了吧,你什么时候发出去呢,你会被录取吗,你学好了要教我哦。燃起孩子对传统的兴趣,对于妈妈而言,也是一种无言的鞭策。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