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采访的缘故,认识了一群天文爱好者,他们每年的旅行计划都跟着日全食走。提前半年一年甚至三年五载就排定追日行程,于我似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而我的朋友,已把追日旅行计划排到了二零三几年。尽管日全食的观测素来充满变数——突如其来的一场雨甚至一片云,都可能让筹划已久的观测落空——但这也是追日最富吸引力之处:不确定性,才是大自然的本色,是科学的基本属性,不是吗?
旅行,映射着你的内心,你的平常生活——在目的地的选择中,在旅途即兴的停留中,在旅行记忆的存取中,你会发现自己是不是一个真正有兴趣爱好的人、一个执着的人。
采访过不止一位少年,拥有一段甚至多段科学旅行的经历。去极地、去大洋,去雨林、去高原……关于旅行,他们谈论的不是风土人情,不是超值购物,而是对世界的点滴好奇与忡忡忧心:如果人类再不有所节制,连南北极这样的净土也会被严重污染,诸如此类。旅行,也发掘着你的新大陆。我有种预感,或者说是盼望,他们中会有人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义无反顾地投身科学研究或自然保护。
忽而联想到两项改革:高校招生与中国足球。如果我是某所大学的面试考官,我大概会让考生就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领域设计一次科学旅行。如果我是某个小球员的家长,我应该会为他准备一趟遍访球场和俱乐部的旅行。在年轻的岁月里经历过富有启蒙意义的旅行,这一生便可能成为一场丰盛的、值得回味的旅行。我以为,这会比拿到漂亮的考试成绩,比进入哪所名牌大学的足球队更有意思。
(摘编自3月17日《新民晚报》,原题为《一生的旅行》)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