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何时才能不再有“315”?

2015年03月16日 07:34   来源:红网   晴川

  倏忽之间,3·15晚会已经走过24个年头。从1991年央视第一场揭露商品质量问题的消费者维权电视晚会开始,它犹如春晚一般,每年都要准时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成为全社会关心商品质量的饕餮盛宴。当一个个黑心商家,一件件伪劣产品,一道道维权难题被集中曝光,真的让消费者很解气很解恨很过瘾。可以说,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在这24年中是蹭蹭上涨,这得力于晚会对林林总总的法律法规、各种标准的宣传,也让越来越多的不法企业“有幸中奖”,但我更想问的是:为什么还有成堆的无良商家成了漏网之鱼,是谁让他们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我们何以会束手无策?

  今年3·15晚会的主题是“消费在阳光下”,这表明我们的消费阳光还不够。越是倡导的东西,就越说明我们拥有的还太少,曝光的东西越多越说明我们还没管好,还有阳光没照射到的角落。现实之中,我们常见的一种状态是:每一次曝光之后,必然会有相关部门掷地有声的表态:今后将对类似企业将严格监管,绝不留死角。可是风声一过,一切依旧太平。当“常态化管理”变成了常态化表态,消费者的求告无门,求告无用,于是只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媒体,于是才有记者不断发现那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就像某汽车企业赶在晚会前“自我灭火”那样,如果商家都在三月集中防媒体,这是怎样的一种市场生态?

  有人希望“天天都是315”。我觉得很搞笑。没有“315”才好,更无需3·15晚会。毕竟,一台晚会不能曝光所有问题,媒体也不会天天办消费者晚会。晚会办得越火越受欢迎,料爆得越猛,就越是让我们感到沮丧、悲哀。

  纯净市场环境,需要全社会参与。媒体、消费者或者专业打假人士等,都义不容辞,但千靠万靠,根本还是要靠法律法规的执行者,看我们的监管力量是否足够强大,看我们能不能用好手中十八般武器去实现它。很大程度上,每年一次的3·15晚会,可以是消费者的节日,但更应该成为管理者的耻辱日。只有让他们陪同不法商家一同站出来“亮相”,才能长记性,才会实实在在地去做,才会让不法商家惶惶不可终日。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3·15晚会的成功,不值得迷恋    2015年03月17日
  • ·3·15晚会何时不再承载太多期待    2015年03月11日
  • ·别让春晚追崇综艺晚会"GDP"    2014年10月15日
  • ·学生自办晚会 何必“莫名惊诧”    2014年06月20日
  • ·一台315晚会载不动消费者许多愁    2014年03月18日
  • ·“3.15晚会”就该有赞有弹    2014年03月1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