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移人未换,尽责又一年。报告心里话,工作开新篇……”继去年采用“五言诗”作报告之后,刚刚召开的山西运城市盐湖区人代会上,盐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治作报告又读起了“五言诗” ,洋洋洒洒六千言。
会议评价李治主任的报告内容别开生面,语言喜闻乐见。其实通篇看下来,内容还是那些内容,只是换了个表达方式。要说喜闻乐见,诗歌的确是个好形式,歌以咏志,以歌传情,用诗歌的形式作报告,一扫大家对报告乏味沉闷的刻板印象,一扫文山会海的压抑,且不论写得怎么样,至少台下人听得津津有味了。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好听好记又好玩,比之那些八股式的报告,生动活泼俏皮可爱的颜值高了不止一点。
其实,要论效果,诗歌毕竟还有点曲高和寡,不是谁都能体会诗歌的好的,对有些人来说,文绉绉的东西一照面就头大。就普及程度而言,与诗歌相比还有更好的呢,比如相声小品、快板顺口溜京韵大鼓。可这么一来也有弊端,一个是形容词太多,满篇皆是“美好”之类的字眼,不好衡量是到底美在哪里好在哪里;二是似是而非的句式太多,比如“做得大”,可到底有多大不知道;“千辛苦”,到底怎么个苦法也不知道。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代表们该怎么来审议这份报告呢,从哪下嘴比较好呢?
就一份年终盘点、问题剖析、来年展望的报告而言,做了哪些事,都取得什么样的成效,还存在什么问题,还是一条一条列出来比较合适。归归类、理理思路,列列条目、排排数字,读着方便也快捷。洋洋洒洒6000字读一遍已经很累了,还要倾注感情,跟着诗的节奏走,一边欣赏一边读,还要应付不时出现的文言文简化句,为了凑格律还要改变阅读习惯,这是件很费脑力的活。说实话读一篇6000字的公文不会很累,但读一首6000字的长诗,没有几个人有这个耐心的;如果诗写得佶屈聱牙,那还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了。偶尔搞一次无伤大雅,每年这么搞法别说听的人难受,写报告的人也受不了啊,功底差的人还干不了这个活,领导这么搞法,这让底下有些两眼一抹黑的乡镇干部们怎么办?都去恶补古典文学?这种活没有十几年的童子功补了也没用。
拖沓冗长的会风应该改改,但改的重点应该落在说实话办实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忌谈功绩也不回避问题不掩盖缺点上,如此才能深入人心、人人叫好。在文体上下功夫终归是细枝末节,说得齿颊留香天花乱坠,又怎么样,做的事没有得到群众认同,只有美好的词藻没有美好的口碑,老百姓一样不买账。
工作报告,贵在心而不是嘴。愉悦心永远比愉悦耳朵要重要,而能愉悦人心的是你究竟干了多少事。形式创新固然是好事,如果在总结陈词的同时还能给后世留下一两篇经典美文,那简直就是意外收获了。但也要防止做表面文章投机取巧的形式主义。钉是钉铆是铆,敲打起来才能到点子上,长篇大论不如实事一件,之乎者也不如白话两句。这毕竟不是辞赋流行的年代,什么场合用什么语言还是有约定俗成的。
不过,这倒是提醒我们改进文风会风的余地很大、方法很多,没有李主任那点墨水,至少还能做到他那样亲力亲为的真诚;不能整点唐诗宋词,至少还能唠点家常说说老百姓想听的话。一份朴实无华的报告,不负民心不望所托,如此,足矣。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