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要被提拔就有举报”不能没“句号”

2015年02月13日 07:17   来源:红网   龚朴磬

  利辛“千名村民”举报县委书记梁栋“敛财、坑农”等情况,并附以摁红指印的名单。梁书记刚刚被拟提名为阜阳市政府副市长人选。“公示刚出来,举报就上网了”,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称,每次梁书记要被提拔就有举报。(2月11日新民网)

  “每次梁书记要被提拔就有举报”,想来梁书记这回应该不是第一次被举报。随着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法治意识的增强,普通民众问政议政和监督干部可以说是新常态。以前梁书记被举报的理由,不知道是否也是“敛财、坑农”、是否也是“千名村民”摁红指印,但梁书记终究“逃过一劫”。

  事实上,逢提拔必接受组织和群众的“体检”是“硬要求”。近日媒体报道的“5名拟提拔中管干部被取消提拔资格”、“杭州暂缓提拔4名拟提拔干部”、“陕西一拟任县委书记人选因瞒报财产被取消任职资格”等等,都折射出干部监督工作的“全面从严”。“平生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而一旦“伸手”成了“问题干部”,必惶惶不可终日。

  有举报就应该查,有调查就应该有结果。结果应该公之于众,应该令人信服,否则就会一了再了终难了。如果是“缠举”、“闹举”,该进行批评教育的要进行批评教育,涉嫌造谣诽谤的应该交给法律来处理。总之,不能让一个举报内容长期没有“着落”,更不能让“带病提拔”最终敲击“痛点”。

  逢提拔必被举报并不可怕,怕的是禁不起查。逢提拔必被举报也不好笑,因为事件背后如果没有“官官相卫”或者查证工作、群众工作不到位,就有“任性”、丑陋的捣鬼。“网上一举报,官员就下马”已经造成“审丑疲劳”,希望能多多出现被举报而经得起查的干部。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