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打假要真假期刊一道打

2015年02月12日 09:56   来源:东方网   江曾培

  据报道,海南省最近查处的一起非法期刊大案,案犯7年非法创办20余种刊物,由只上过中学的人组成编委会“审核”论文来稿,约两万名投稿者交纳版面费超过1000万元。有人认为,必须由国家批准方能公开出版的期刊竟能伪造,又有那么多人愿意受骗上钩,有点匪夷所思。

  实际上,这一现象并不鲜见,制造假期刊骗财的事件早已多次发生。去年,北京就审判过李朋阳案,案犯伙同亲属于2010年冒充《北京医学》、《中国临床医生》、《中华全科医师》、《中国医药》等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仿冒印刷上述杂志,刊登论文,向投稿人索要版面费骗取多人钱财。截至2013年11月,李朋阳等人的诈骗金额共计200万余元。

  由于教师、医生等专业人员在职称评审中都要求有论文发表,而相应的期刊有限,形成一种“粥少僧多”的局面,一些非法分子就伪造期刊,通过卖版面收取高额费用。一些教师、医生也明明知道是假期刊,但只要自已的论文有个地方发表,可以作为呈报职称的材料,也就“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因此,这一制假售假的生意特别火爆,长盛不衰。

  政府不止一次对此进行过整治。前年,在对教育类非法期刊专项整治中,有关负责同志明确指出?,不法分子非法出版各种教育类期刊牟利现象的社会危害很大。一是导致非法出版活动猖獗,二是助长诈骗犯罪行为,三是搞乱了教育领域学术风气。整顿是严历的,查处了一批非法期刊,制止了这方面不法活动的发展,但是,时效不长,不久又死灰复燃,以致这方面问题仍不断出现。

  这需要深入查找原因。不法分子制造假期刊,是因为能卖版面骗钱。而所以有人愿意去买,则因为这些人在职称评定中需要有园地发表学术论文,正式期刊挤不进去,就甘心买假了。这就是说,假期刊所以屡禁难绝,是因为它有市场。有市场的东西,总是会活下去的。要让它死,需要清除这种不正常的市场。当职称的评定不是搞“唯论文论”,而是着重于实际表现,那些靠拼凑抄袭起来的百无一用的“论文”不再作为评审的必要条件了,也就对假期刊来了个“釜底抽薪”,使其失去生存的根基。好在有关的职称评定标准的改革已在进行,必将缩小不法期刊的市场,促其走向消亡。

  不过,还有一点值得重视。这就是,不法的假期刊卖版面,是从合法的真期刊学来的。学术期刊本是为了发展学术,具有非盈利性质。学术期刊所追求的效益,应看重论文的学术质量与品位。然而,不少学术刊物却也卖起版面来了,出现“期刊面朝作者开,有理没钱莫进来”的现象,导致学术期刊与作者之间的权钱交易,使大量没有任何价值的“垃圾论文”借助版面费而登上学术研究的大雅之堂,引发学术腐败。清华大学教授李伯重说过,“大多数中国大学的学报都是学术垃圾的生产地”。正是这些合法的期刊不顾论文质量在卖版面,引来了不法分子的仿效,搞起造假售假的勾当。因此,要清除以卖版面谋利的假期刊,必须也让那些真期刊不作假,不卖版面,使不法分子无以仿效。学术期刊打假,既要打不法的假期刊,也要打真期刊中的假,为谋利而造假也是非法的。就不卖版面来说,真期刊如能认真做到,使大家都知道卖版面是斯文扫地,是不法行为,假期刊也就失去市场,无法生存了。是故我以为,学术期刊打假,要真假期刊一道打。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