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看我卖的火柴枪,可好玩了……”昨日下午,一名9岁男孩在洛阳市人才市场附近的一小区门口摆起了地摊,看到有人经过,男孩腼腆地开始叫卖。男孩的父亲则躲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儿子,不管儿子卖东西的方式是否合适,他也不会去干涉。(《大河报》2月2日)
让9岁的孩子当一次“小老板”,在小区门口摆地摊叫卖火柴枪,不光是摆摊者的年龄让人惊奇,同时这种9岁小孩子独自练摊当“小老板”的勇敢举动和从小练摊锻炼自己的行为,也更让人不由感到钦佩和称许,而这一幕背后孩子父母那种放手让孩子参与实践锻炼提高适应能力而躲在远处“不干涉”的做法,也渗透出另外一种值得肯定的、从小放手让孩子自立成长的教育理念。
但不管是对“9岁小老板”自身行为的新奇和钦佩也好,是对其家长独特锻炼孩子做法的认可也罢,这一切行为都建立在“9岁小老板”从小自立锻炼自我的层次上。事实上,对于“9岁小老板”摆摊这件事而言,我们是不能仅仅从“练摊”的意义上去衡量和评价的。
首先,如果仅仅从“练摊”的层次去解读,那么“9岁小老板”摆摊的最大价值是从小树立一种交易观念,树立一种经济交换意识,虽然这在经济社会领取都是不容置疑的存在法则,但事实上对于小孩子而言,如果从小灌输的都是用交易获取价值,或者是用交换获取利益,那么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而言,并非都是好事。因为对于孩子而言,认识这个世界,还需要很多感情和文化意义以及文明价值层次上的修养和行为法则,比如感恩,比如关爱,比如自尊,比如尊严,比如尊重等等。因而,如果单单用“练摊”来让孩子成长,难免陷入单一的价值观和利益交易认识误区。
同时,对于“9岁小老板”而言,一次练摊的经历确实让其一辈子难忘,从中积累的经验和感受也是一辈子的收获,但我们不难发现,这次“练摊”的载体是摆摊贩卖“火柴枪”,且不说这种玩具自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东东,这种玩具是否应该值得提倡和推广也是值得怀疑,其是否具备正常的产品资格和质量,恐怕也是问题。如果让小孩子从小贩卖这种玩具获利,这恐怕对于孩子成长而言,并非绝对好事。而这次“练摊”的结果是锻炼,是收益,但这种收益如何使用,确实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是让孩子自由支配,还是让孩子在体验收获的快乐同时采取工艺捐助和购买学习用品等体验另外一种经济和精神意义上的爽,这也是值得考虑的。
由此而言,鼓励“9岁小老板”摆摊值得肯定,但摆摊仅仅是载体,不管是家长还是社会都不应该鼓励这种纯粹的仅仅“练摊”而为的实践活动。因而,对于家长和社会而言,在肯定这类行为的同时,更应进行深入一层的深思和完善。首先是家长应该科学理性地让孩子选择历练的机会。比如摆摊也要考虑孩子是否自愿,是否具备条件,天气和环境是否适合等等。其次是“练摊”也要有科学理性的参与途径和载体,比如买卖什么,为了什么,获取什么,“练摊”的收获用来做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更值得家长关注和回答。更关键的是,即便是“练摊”,也绝不能仅仅为了“练摊”而“练摊”,家长还应该和孩子一起,通过分享成功喜悦,一起反思和回味自立交易的过程等,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摒弃的,比如让孩子知道即便是公平交易,但如果看到特殊儿童确实需要,那么慷慨的赠与更能比公平交易动人和美丽,比如让孩子用自己挣来的钱财去资助和关爱贫困儿童,以及解决自己的成长所需等等,这些自然更是功夫在“练摊”之外,其凸显的成长关爱和呵护却更显价值。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