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世界那副怂样更需打气

2015年01月22日 11:01   来源:环球时报   社评

  李克强总理21日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作本届达沃斯最重要的主旨讲演。这一演讲发生在北京时间22日凌晨,此前舆论认为,李克强将借这个机会帮助世界解读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就在李克强总理发表讲演的前一天,中国刚公布了2014年7.4%的增长率。对1990年以来中国的这一“最低增长率”,一些外部人士所需要的安慰,似乎比中国社会所需要的还要多。

  就在昨天,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在对达沃斯参会的1300名各国企业家做调查,其中将美国选择为“最愿意去的投资地”的人,5年来第一次超过选择中国的人,排在第一位。据认为这同中国“不太好看的经济数据”有关。

  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些年在全球保持了最稳的节奏感,按世界标准衡量的“大起大落”在中国长期没发生过,但外部舆论对中国的评价却一直像过山车一样。那些好似把中国当股市看得高度警觉,让人不知道都是真的,还是些不严肃的舆论泡沫。

  中国经济的基数大了,发展从高速挡转到中高速挡,这是依据常识就能做出的预期,值得惊慌吗?此外今天中国7%左右实际带来的经济增量,不比前些年的10%少。恰恰是2014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成为全球两个十万亿级超大经济体之一。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又上了、而不是又下了一个台阶。

  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在逐渐升级,但中国给世界提供的机会一直是简单明了的,那就是中国从世界的进口规模越来越大,带动的各国就业越来越多,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的动力逐渐增加,而不是减少。

  如果外部还想了解中国经济更多些,那么可以看到,不断深化的改革强化了市场杠杆在中国经济中的角色,法治建设使中国经济运行的大环境更规范,这些都是西方经济界所熟悉和欢迎的。

  处于“换挡期”的中国经济面临一些适应性工作,包括调整和创新,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它们称得上是困难,但决非最了不得的考验。内部讲起来,中国差不多每年都是“关键的一年”,乍一听常常像是“过不去了”,但中国不是都过来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过严重通货膨胀和严重通缩,大量国企曾亏损得一塌糊涂,国企裁员曾让人对社会稳定捏一把汗。还有过很吓人的银行呆坏账,让企业动不得身的三角债务,双轨制顶峰时带来的问题更是让人一筹莫展。经过很多大风大浪的中国,今天横着比竖着比都算不上最困难的时候。

  如今中国经济的基础、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社会对问题的承受力,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有人对今天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悲观甚至慌张,最大的原因恐怕是他们太不了解中国这些年是如何走过来的,不知道当前问题在中国发展路上的实际位置和含义。很多人都曾犯过低估中国社会韧性的错误,犯同样错误的人今后也大概少不了。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有形势的倒逼因素,但不全是。它同时也是中国着眼未来的主动战略抉择。中国新一轮的改革不是身陷穷途末路时的仓皇行动,从顶层设计到开辟试验区,改革表现出应有的章法和稳健,这不是一场撞大运的乱仗。

  中国为了推动改革,近一段时间谈危机和紧迫性比较多,关于“形势总体是好的”说得少一些。中国人自己没觉得不适,但一些老外好像是糊涂了。

  西方很多国家同中国比起来都属于“小国”,战略回旋能力有限,看什么都像“天塌了”。中国总理在达沃斯给外界上一课,看来很有必要。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