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独生子女一代的亲情家族观

2015年01月22日 07: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杨鑫宇

  “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武汉的肖女士和丈夫备孕一年,终于如愿怀上二胎,但13岁的女儿雯雯对即将到来的“弟弟”或“妹妹”十分抵触,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等方式威胁父母,要求他们放弃生育。最终,在雯雯尝试用刀片割手腕后,怀孕近14周的肖女士不得不忍痛到医院终止妊娠。(《武汉晚报》1月18日)

  这则新闻很快在舆论场中引起震动,不少网民认为“这种观念太扭曲”。其实,它也折射出独生子女一代的亲情观念问题。

  1980年,“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在全国推行,直到近期国家放宽对生育”二孩“的限制为止,从1980年到2010年出生的中国城市人口,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跨越了30年的“独生子女一代”中,最年长的已经为人父母,最年幼的仍未谙世事,他们迟早将成为主导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备受瞩目的这一代人有着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一点,莫过于亲情与家庭家族观念的缺失,这种缺失的肇因,正是他们的“独生”身份。

  由于缺少和同辈亲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经历,“亲情”这个概念很容易在独生子女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被窄化为单纯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直系的、代际的感情”。与此同时,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很多都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发展,导致这一代人和其他亲族之间联系的切断。非直系亲属之间的亲情纽带,在独生子女一代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削弱,独生子女一代几乎没有什么传统家族观念。对于他们来说,老一辈人那种和兄弟姐妹一起成长的经历是陌生而疏远的,那种大家族的生活感受更难以想象。家族意识淡薄的独立生活是独生子女生活的“新常态”。

  然而,面临人口增长放缓和老龄化的大趋势,“一胎化”政策已然终结,生育限制被逐步放开。“一对父母,多个子女”可能重新成为中国家庭的常见结构。在过渡时期,独生子女一代被弱化乃至异化的亲情观念,将导致诸多家庭与社会问题。当下,不少初为人父母的独生子女恐惧生育“二孩”,未成年独生子女则很难接受父母再为家里添丁,这对我国人口结构的调整十分不利。未来出生的下一代人和不善于应付家族问题的“独生子女长辈”之间,想必也不会那么容易相处。

  13岁少女雯雯对父母以死相逼,或许只是一个极端个案。但是,这一事件却提醒社会关注亲情观念在独生子女一代的重构问题。就如我们不能在本事件中将责任都归到一个13岁的未成年少女身上一样,要重构整整一代人丢失的亲情与家族观念,绝不能只靠这一代人自己的努力。

  长辈有责任通过与独生子女交流,来强化子女的亲情意识,并且用行动重新建立起从自己这里开始被削弱的亲情纽带;大众传媒与公共舆论也应当承担起“社会守门人”的职责,呼吁这一代人关注这一问题;政府机关、教育机构更主动引导人们重新适应多子女家庭的亲情观念,让观念变化和人口政策调整同步。只有社会各界各司其职,共同努力,这一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放心地走入一个新时代。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