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歌手姚贝娜病逝。17日凌晨,姚贝娜经纪人连发微博,斥责某晚报:“你们有没有做人的底线!”据透露,该晚报记者乔装医务人员潜入太平间拍照。1月18日《现代快报》的报道称,消息传出,舆论大哗,有网友直指涉事晚报缺乏新闻伦理。最近的消息是,该晚报已经就此进行了道歉。
从马航370失联事件到复旦投毒案,从上海踩踏事件到此次的姚贝娜死亡事件……不到一年,在舆论场上已连续发生数起有关新闻伦理的论战。每有人“挑”起道德冲突,各自的拥趸便自觉站队,互相大骂。如果只是声讨,而不探讨,或者把对抗当成了对话,把表态当成了表演,不仅无法实现和解,还会拉低公共讨论的质量,剩下的只会是一地鸡毛。
什么是新闻伦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可确定一点,它要求新闻报道既有底线又有情怀。记者不是在路上就是在现场。在我看来,记者报道姚贝娜病逝事件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报道手段。
据悉,美国新闻摄影界已普遍承认这样一种观点:当摄影记者拍下他人的照片时,也拍下了他人匿名的权利。
报道姚贝娜的某晚报三名记者,带头的正是摄影记者。作为资深摄影工作者,如果他确实冲进了太平间,且未经家属同意,被谴责并不冤枉。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考量的是,其所报道的内容是否真实,是否符合公序良俗,是否构成了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害?等等。
多讨论才有可能达成共识。讨论不是为了打倒谁,而是为了说服谁,而是通过交流达成共识。无论记者还是学者,包括姚贝娜的家人、经纪人,都对姚贝娜的病逝表达哀戚。因此,接下来的讨论,更应该达成共识,即如何通过专业化的报道,减少或避免出现伦理伤害。同时,在这起争执中,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站出来,参与讨论,乃至博弈,以形成通用规则,为业界所适用。
不管怎么说,记者在这个斑驳世界是不可或缺的群体。记者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新闻媒体所肩负的舆论监督的意义及满足公众了解事实真相的需求,不应受到质疑或否定。同时,记者必须恪守职业底线,不能为了眼球效应,而将公认的基本新闻伦理抛在脑后,而应该采取更符合人性、更文明的手段获取新闻信息,并向公众提供具有正能量的新闻产品。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