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今日刊登文章《纪检监察干部这一年:“慑于法纪威严越来越多的违纪违法者主动投案”》。文章中,江苏省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王唤春表示,慑于法纪威严越来越多的违纪违法者主动投案。今年仅淮安一地就有3名县处级干部主动到纪委投案。另一方面,江苏510廉政账户金额明显增多。这些都体现了当下反腐败的震慑作用。(1月3日新华网)
看到报道称,慑于法纪威严,越来越多的违纪违法者主动投案。仅淮安一地就有3名县处级干部主动到纪委投案。不免让笔者想到,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耳熟能详那句口号:“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或许随着司法理念的重要转变,这句口号提法并不完全与法治精神相符,但主动投案的增多,或多或少证实了这一点。同时也看到了反腐大环境下的高压态势,震慑力度增强,对腐败分子心理防线“摧毁”。笔者以为这是反腐事半功倍的成效,值得点赞。但也需防范主动投案中“藏头去尾、避重就轻”、打“擦边球”、钻法律“空子”、主动“背黑锅”者,或许这样,才能迎来反腐的真正“美好春天”。
不得不说,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一些“老虎”、“苍蝇”纷纷被拍落马下之时,也不乏一些隐藏较深的“未露头”还暂时处在安全“待定区”内者在“观望”。就像2009年度“十大精品案件”中曾报道的事例一样,一局长被抓近百校长自首。案件中首先落马的是处于腐败案塔尖、作为主犯的教育局长,才有了线下一连串的涉案者的心理防线会很快崩溃。反过来说如果被抓的是一名校长而不是局长,又或者说这名校长主动投案自首,他还会交代和揭发其他人吗?可能答案很难定夺。因此对主动投案增多欣喜之余,不容骄傲,更不容过分乐观,需要深挖背后的东西,看到春后更美的“美景”。
毋庸讳言,对于任何一个常人来说,但凡曾“伸手”做过的事,都恨不得建立层层重围把“不堪回首”的“过往”封锁起来,或者深深的埋藏起来。能够主动投案自首,从“黑暗中”走出来,可谓是有一定的“勇气”,同时也很难说是不是即将“显露”,但也勉强算得上是“喜”。如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也是我们多年来“未被察觉”,监管之殇的的“悲”。因此面对主动投案,廉政账户金额增多,我们窃喜之余,应该想到更多的是他们的自首,那与他相关的经济上、财务上、职权上等相关联者又当如何?千万不要让“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者就此“逃脱”。
其实,主动投案增多也印证了“兔子尾巴长不了”这句话。或许能侥幸躲过一时,但终究躲不过一世。“雁过留声,蛇过留痕”,只要伸了不该伸的手,收了不该收的钱,就无法逃过法律的制裁。能投案自首,我们不期望当事人的职业操守、政治素养有多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自首归结于当前反腐力度的威慑力,是自我心理较量。为此笔者不妨大胆说一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愿我们各级监管部门能多管齐下,既要依靠强有力地法律法规支撑,扼住腐败者的命脉,更要善于从心灵深处着手,让更多知错能改的干部主动走出来,而不是无可奈何时之举。
一言以蔽之。主动投案增多实则是对各级监管部门的一个警醒。是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措施的执行和落实力度拷问;是对贯彻落实相关制度是否到位,是不是上面“条条框框”、下面“束之高阁”的拷问。诚然如是,广大干部们无处可腐,自然也就勿须“自首”。到那时,那才是反腐成果的“美好春天”。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