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府12月29日17时40分突然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的通告》,抛出“限购令”,同时公布“限外”方案。(12月30日《北京晨报》)
2014年12月29日,深圳从18点整开始正式实施汽车限购政策,成为全国第八个实施限购政策的城市。在今年1月份举行的广东省两会上,深圳市市长许勤曾表示,目前深圳机动车拥有数量在全国排第二位,但深圳对私家车不限行不限购,将通过经济手段来调节市民出行方式。可没想到,一年之后,深圳便以迅雷之势突然宣布实行汽车限购政策,无疑让广大深圳市民闹了个措手不及。
可以说,深圳政府抛出“限购令”,是为了缓解交通严重拥堵,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这个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笔者在这个事件中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政府突然发布“限购令”,是否“言而无信”?二是“限购令”是否是缓解交通严重拥堵,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根本措施?
一方面,是涉及政府公信力问题。“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深圳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多次表态,深圳将以市场手段治堵,不会采取行政手段“限购”“限外”。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深圳政府突发汽车"限购令" 从宣布到执行仅20分钟。一边是多次表态不会“限购”,一边是突发“限购令”。“20分钟”这个数字无疑给深圳政府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许多市民和网友都在质问:“政府的公信力在哪?难道就是如此出尔反尔?”市民和网友的言论可能有些偏激,但这也从一方面反映出当前政府在出台一项政策时的严谨性:是否我们在制定一项政策时进行了严密的考察和论证,是否保证了广大公民的知情权、建议权?“两个是否”拷问的不仅是政府对工作的一种态度,更拷问着政府对自身责任和政府公信力的一种担当。政府工作应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切忌出尔反尔、朝三暮四,只有这样,才能塑造起人民群众对政府、对公权的信任,诚信政府、诚信中国才不会“空中楼阁”,诚信的正能量才传扬在整个社会。
另一方面,涉及“限购令”的治标不治本问题。举个很浅显的例子,北京的城市道路是世界上最宽的,北京的汽车也不是世界上最多的,但为什么北京是世界最堵的?问题绝不在于道路建设和机动车数量。道路拥堵只是表象,背后是城市规划和社会资源分布的综合性问题。现在我们城市的情况是医住分离、职住分离、学住分离,导致小汽车的使用需求很难控制。因此要促进城市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产业、居住、配套的均衡化,这才是治本之策。可以说,“限购令”只是治标之策,政府应该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城市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与各项配套基础设施的整合、规划以及合理分配问题。可考虑多开通地上和地下“双向”轨道交通,完善公共交通路网等措施,切实化解各项社会资源与社会规划之间的矛盾,真正从源头入手,从“根子”上找问题,切实将交通拥堵问题和大气环境问题“连根拔起”,真正做到一劳永逸,泽润后生。
“限购令”是好政策,要想好政策发挥好价值,一个需要政府的执行力,一个需要政府的公信力,二者缺一不可,为此,政府要树立公信力、发挥执行力,同时做好相关配套措施的辅助工作,真正让“限购令”既治标又治本,真正让城市交通更顺畅,真正让城市环境更美,真正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