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辟谣后限牌 城市治堵真的只剩“限”了吗?

2014年12月30日 09:38   来源:西安晚报   

  “深圳限牌,今晚六点开始”,29日下午,网上开始疯传这一消息。记者已从权威渠道证实了这一消息。虽然关于深圳限牌的消息讨论已久,但深圳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如果深圳出台这样的政策,一定会广泛听取意见,绝对不会搞突然袭击”。

  “先辟谣后限牌”,唱的是哪出?

  公众集中质疑的是,虽然关于深圳汽车限牌的消息在坊间已经讨论了许久,但终究只是道听途说,而深圳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不止一次明确“避谣”:“如果深圳出台这样的政策,一定会广泛听取意见,绝不会搞突然袭击”。就在一周多以前,深圳市交委负责人还在首届北上广深交通会议上明确表态,深圳不会学习北上广。这些从官员嘴里说出来的话还言犹在耳,限牌政策却已经悄然出台,这唱的是哪一出?一项涉及到几百几千万人的公共政策,难道也要搞声东击西,大唱“空城计”?

  我们先不论政府限牌限号等政策是否合理合规,但是这种“突袭式限牌”无疑是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同时也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严重损害。尤其是深圳市此次的决策出台过程更让人不解,几天前还表示不会实行限牌,几天后就突然变脸。可以想见,政府这么做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防止部分市民在政府提前宣布限牌政策之后疯狂买车,导致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猛增。但即便有这样良好的初衷,也不能以消耗政府的公信力为代价。(苑广阔)

  城市治堵真的只剩“限”了吗?

  应该说,深圳治堵也曾经力图走市场化的道路,比如今年7月下了个“狠”招:对停放在路外经营性停车场的小汽车征收“停车调节费”。按照方案,一辆私家车除了停车费,每小时还要多交10元或12元。据称“停车调节费”为深圳首创,目的是通过经济杠杆增加市民用车成本,调控小汽车使用,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但是,在很多大城市,面对“停车费去哪儿了”的追问,很多部门不是沉默无语就是拿出一本糊涂账。在这种背景下,“停车调节费”的正当性被大打折扣,想必也很难达到预想的调节效果并获得民意足够的支撑。而这,或许是现在很多大城市不敢、不去采取市场化手段治堵治污的病根。

  与市场化治堵治污调节手段相比,行政限购、限行好处是见效快,缺点是法律依据存疑,更有违反程序正义的嫌疑。

  不可否认,近些年中国汽车社会的爆发式增长打了大城市管理部门一个措手不及。在应对汽车社会管理挑战方面,既缺乏顶层设计,又缺乏现代化、市场化的治理能力。当堵和污的负面效应叠加而至,用行政手段限购、限行似乎不可避免。

  但是,我们始终不能忽略,身处市场经济,我们应当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城市治堵,市场化手段真的用足、用好、用尽了么?一系列问题真的可以“一限了之”么?这些,都需要城市管理者再三考量。 (新华社记者 南辰)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