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可以走穴不能信口开河

2014年12月30日 15:27   来源:光明网   叶祝颐

  马云和经济学家杠上了。他近日称,企业家不能听信经济学家的预测,否则灾难大了。有经济学家回应:预测还是要做的,万一对了呢?首富的挑刺,并不能阻止经济学家到各地指点迷津。尽管经济不太景气,“走穴”整体行情走熊,但一些经济学家出席商业活动的频率仍然堪比明星,炙手可热者更需要提前预约档期。郎咸平出场费7年涨4倍。(12月29日《金陵晚报》)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家逐渐成为知识分子中的商业明星。尽管经济大环境不好,但是经济学家的身价还在飙升。以郎咸平为例。2007年前后,郎咸平的出场费还是5万左右,2010年大概是15万,现在已经飙升到25万,七年间涨4倍。经济学家的热度由此可以窥见一斑。

  在经济形势下滑的当下,经济学家走穴一天,相当于普通工薪阶层工作若干年。经济学家风景这般独好,难怪网友们一片唏嘘声。经济学家的大脑中毕竟装着观点、思路,只要经济学家出场费来路正当,依法申报纳税,我们不必对此说三道四,眼红他们的天价出场费。人家美国总统下台,四处演讲也不在话下。

  问题是,除了部分老一辈经济学家以外,多数新生代经济学家多在研究机构、高校担任着公职,拿着纳税人供给的不菲薪水。教经济学家拿着纳税人提供的工资,利用公共资源搞经济研究,然后利用纳税人给予的经济学家身份,在工作时间频繁走穴、赶场,拿天价出场费,甚至在企业兼职、分红。这样的经济学逻辑总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

  而且,一些经济学家忙于经济创收,客观上导造成他们搞科研、上讲台的精力与时间被大大挤占。而学术观点陈旧、对学生实行放羊式管理的经济学家更是不在少数。据介绍,有个经济学家演讲开始前,总是神秘兮兮地要求现场不准摄像不准录音,但其实他讲的内容每场都差不多。有媒体记者吐槽说,“你去翻翻他在各地各个论坛上的演讲报道,会发现演讲内容的报道大同小异。真是靠着一个PPT,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经济学家除了圈钱以外,其演讲能有多大的技术含量呢?

  有人曾撰文指出:中国的经济学家纷纷做起被包养的“二奶”。这样的评价尽管对经济学家显得大不敬,但是也客观反映了部分经济学家的现实生态与职业操守。

  且不说部分经济学家本身就徒有虚名,一门心思钻研创收学问,无暇研究关注国计民生的经济学问题。经济学家们应邀出席商业活动,拿了主办方提供的天价出场费,享受了钻石级服务,除了信口开河、乱开药方外,在表达自己的经济学观点时,如何做到心无旁骛,公平、公正?经济学家除了充当权力、资本的“二奶”以外,还能多大程度上站在公众立场上凭良知与学术说话?

  笔者这样说,并非空穴来风。从某些经济学家不顾民意反对,发表麻辣烫语录中可以略知一二。就拿经济学家论楼市来说吧。从“买房就是爱国”、“未婚同居刺激楼市需求”到“反对房地产复兴就是反人类”。如果不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经济学家何苦与开发商穿同一条裤子,把屁股坐到民意的对立面呢?

  如果说纳税人供养的经济学家走穴拿天价出场费,是荒芜自家“责任田”,职业道德底线后退的话。拿了天价出场费的经济学家,迎合邀请方意图,利用公众人物身份信口开河,不仅有辱经济学家身份,还会误导公众舆论,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