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媒体报道的江西高安大量病死猪流入市场,农业部高度重视,目前已派出督导组赴江西开展现场调查,迅速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据《新京报))
说到病死猪肉,相信每一个消费者都会避之不及。但正是这种人人避之不及之物,一旦缺乏监督,往往就成为暴利的载体。过往,关于病死猪肉零星出现于市场的消息并不鲜见,如果说这只是偶然性的市场失范,那么,在作为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市的高安,每年“9万头左右的病死猪”,以及“买卖病死母猪在当地是公开的秘密”,显然更指向一条常态化的病死猪产业链条。
病死猪产业链是如何形成的?根据相关法规,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经所在地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离开产地。然而,在高安病死猪肉不但大行其道远销多地,而且其“检疫票又是真的”。于此荒诞之下不难判断,病死猪在当地的几近公开产业化,显然不会止于偶然性的监管失范与个别商贩的无良,更或有监管链条的病迹斑斑。
一边是病死猪肉的“合格流通”,一边是病死猪肉贩卖者“把公安搞定就什么事也没有”的露骨表白,一切都证明,理应禁止流通的病死猪肉在当地获得了一种显而易见的“漂白”。在此语境下,所谓的“监管”有可能成为病死猪产业链中的一部分,沦为共同的作恶者。
作为全国畜牧业百强县,按照正常的生猪死亡率,其死亡的病猪数量之大,天然蕴藏了一种非法产业链的可能。在一个健全的监管制度生态中,明知这样的生猪死亡数量蕴藏了非法商机,就应该有针对性地监管防范,遏制不当谋利冲动的释放。更何况,仅就当地的畜牧业名声和长远利益而言,这样的制度监管也理应强化。但令人遗憾的是,与百强县相伴的是一条病猪肉贩卖产业链的兴起。这或也间接暴露出了当下畜牧业监管效率之低下。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条产业链的兴起,放行者恐怕还并非检疫一个环节的失守。新闻中的一个细节是,一家处理病死猪肉的作坊常年受到附近居民的举报投诉,“但这么多年他们都没有一点事,因为他们都有很硬的关系”。这意味着在某种“硬关系”的保护之下,一般公民的举报投诉这一监督渠道,在当地也已失效。由此可见,要根绝当地的非法产业链,挖出背后的“硬关系”,或才是最根本的起底与纠偏。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