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病死猪产业链的病灶在哪?

2014年12月29日 09:28   来源:光明网   朱昌俊

  记者27日从农业部获悉,针对媒体报道的江西高安大量病死猪流入市场一事,农业部高度重视,目前已派出督导组赴江西与江西省农业厅等相关部门开展现场调查,迅速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2月28日《新京报))

  说到病死猪肉,相信每一个消费者都会避之不及。但正是这种人人避之不及的物品,一旦缺乏监督,就往往会成为“牟利者”的天堂。在过往,关于病死猪肉在市场上零星出现的消息并不鲜见,如果说这只是一种偶然性的市场失范,那么,在作为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市的高安,每年大约“9万头左右的病死猪”,以及“买卖病死母猪在当地是公开的秘密”,显然更指向一条常态化的病死猪产业链条。

  游离于法律之外的病死猪产业链是如何形成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经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合格证明》后,方可离开产地。然而,在高安病死猪肉不但大行其道远销多地,而且其“检疫票又是真的”。于此荒诞之下不难判断,病死猪在当地的几近公开产业化,显然不会止于是偶然性的监管失范与个别商贩的无良,更或有监管链条的病迹斑斑。

  一边是病死猪肉的“合格流通”,一边是病死猪肉贩卖者“把公安搞定就什么事也没有”的露骨表白,一切都证明,理应禁止流通的病死猪肉在当地获得了一种显而易见力量的“漂白”。如果说,病死猪肉的偶然出现,只是监管的漏洞所致,那么在“公安可以被搞定之下”,这样的监管显然就成为病死猪产业链中的一部分,沦为共同的作恶者。

  高安作为全国畜牧业百强县,按照正常的生猪死亡率,其死亡的病猪数量之大,天然蕴藏了一种非法产业链的可能。在一个健全的监管制度生态中,明知这样的生猪死亡数量蕴藏了非法商机,就应该有针对性地予以监管防范,遏制不当谋利冲动的释放。更何况,仅就当地的畜牧业名声和长远利益而言,这样的制度监管也理应强化。但令人遗憾的是,与百强县相伴的是一条病猪肉贩卖产业链的兴起。这或也间接暴露出了当下畜牧业监管效率与产业发育之低下。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条产业链的兴起,放行者恐怕还仅非检疫一个环节的失守。新闻中的一个细节是,一家处理病死猪肉的作坊常年受到附近居民的举报投诉,“但这么多年他们都没有一点事,因为他们都有很硬的关系”。这意味着在某种“硬关系”的保护之下,一般公民的举报投诉这一监督渠道,在当地也已失效。由此可见,要根绝当地的非法产业链,挖出背后的“硬关系”,或才是最根本的起底与纠偏。

  当然,从广义来看,对于畜牧养殖这一较为特殊的食品行业监管,病死猪肉的产业化更应该上升到制度层面来反思。譬如,当前猪肉监管的“九龙治水”层面还不同程度存在,“职能重叠、部门打架”等传统监管弊病仍旧在延续。此外,对于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也待提高执行效率。如在此前就有专家警示: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病死猪肉的相关补贴规定,但补贴额度与病死猪肉的处理成本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对病死猪肉的财政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造成地方政府、养殖户等对处理病死猪都没有积极性。

  不过,面对一条病死猪非法产业链在全国畜牧业百强县的大行其道,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夏正林此前的分析或道出了最大的真相:许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于监管机构执法不严甚至腐败造成的。机构改革虽然避免了多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为落实责任制创造了条件,但执法不严甚至腐败的问题却是机构改革本身所不能解决的。而病死猪产业链,或正是寄生于这样的“执法不严甚至腐败”的监管链条之上,这也是其真正病灶所在。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