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辽宁本溪查获一个20万吨甲醛毒粉丝的黑加工点,黑作坊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食品安全问题值得堪忧。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频亮红灯,苏丹红、地沟油、毒胶囊事件等,涉及人员之多、地域之广,令人瞠目结舌。那么为何在相关部门如此大火力地“喊打喊杀”中,这些黑作坊依然可以“绝处逢生”、“屡禁不止”呢?
现实是,有些地区和相关监管部门针对黑作坊的通常做法是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被列入“黑名单”的小作坊,先取缔,并规定其在一定时期内不得申请准产证、不得从事相关生产活动。
然而这看似严苛的监管,并没有触及黑作坊的根本利益。黑作坊操作简单,成本低、利润大,而相应罚款力度却与之相去甚远。“风头过后”,“换个马甲”继续“上岗上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惩罚力度不够是“黑作坊问题”无法根除的根本原因。
对黑作坊严惩不贷,便是要“见则揪,揪则罚,罚必严,严则灭”。制订相应处罚条例,要让店家、超市担起责任,把好食品安全关。开通举报专线,发动群众力量,共同监督和维护与我们切身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