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护脸”和慎独

2014年12月29日 10:28   来源:长江日报   梅明蕾

  武汉在深入“文明创建”的进程中,媒体近日披露了一个小故事,有些意味,不妨略述:十来天前,入住巴黎一家酒店的武汉“文明旅游银行欧洲首发团”的游客们,发现餐厅、电梯内张贴着简体中文告示:“亲,欢迎您的到来。请勿带走钥匙和枕头(钥匙=5欧一把, 枕头=50欧一个)。”颇令各位尴尬。几经商议,这些武汉游客发起一个 “护脸行动”, 力劝店方取下这有损中国游客形象告示的同时,代之以致中国游客的一封“公开信”。公开信晓以维护国家文明形象之大义,并发出相关倡议及承诺,终获酒店配合及其他中国游客支持。

  国人富了,赴境外旅游的同胞暴增,也伴随着人们违反公序良俗的非文明话剧频频上演。住酒店顺走人家的枕头,怎么讲都说不过去,难道这些游客全无在国内出远门、住旅舍的经验,或视巴黎乃法外之地?众所周知的还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以至排泄,甚至为小冲突而大打出手的行为,每每见诸媒体,引发恶评。面对这些,大多国人不免一声叹息,或生出些怒其不争的情绪。虽说衣食足而知礼仪,毕竟“三代修成一个贵族”,“暴发”过后要文明起来,还有待时日,急不得。相比之下,这次发出公开信的游客们则显出更强的国家(城市)荣誉感和行动力。“护脸”的成功,无疑为国家(城市)形象加了分。

  说到“护脸”,大白话就是要面子。美籍华裔学者孙隆基在其著作《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里专对此有所解析。他以为,国人的人格组成中有很重要的他人成分,故有在他人面前“做人”的观念,而不像新教文化中的西方人,他们只说“是”(to be)一个人。“是”一个人就是面对自己,即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出现;“做人”则是为了他人才去“做”一个角色,即使最后是为了自己亦须先为他人着想。所谓“要面子”,即做给他人看的,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人格心理的体现。

  孙先生所论,确否放在一边。我则以为,上述西方人的人格心理中,或也近似国人所标榜、追求的慎独。慎独者,社会规范、道德律令内化于心,“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仅求返回自心,忠于自我。回到城市文明创建这件事上,以对他者的态度为视角,其实我们走过几个阶段。起先是对诸多非文明对象熟视无睹,任由外界力量的刺激也无动于衷;再后来生活好了,开始“知礼仪”,有荣辱心,对外界的看法产生敏感,本文提及的“护脸行动”颇具代表性;而更高的境界或为慎独,有如我市的民间护湖志愿者、长江救援志愿队,不为迎合各类外部“检查”,不求社会各界的由衷赞美,仅凭自己的“理性和良心”(也是《世界人权宣言》所提及的人之基本禀赋)行事。这自然是国家和城市文明演进的方向。而朝着这样的方向每前进一步,政府和社会的努力自不待言,个人修行也实在不可轻视。

  (作者为武汉资深媒体人)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