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手术台前玩自拍,照出了什么?

2014年12月22日 07:38   来源:西安晚报   时言平

  手术室里医生玩起自拍,有人还摆出专用的拍照“剪刀手”……刚刚过去的周末,一组关于“医生手术台自拍”的照片引发市民网友热议。西安市卫生部门昨日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调查。最终确定涉事医院为西安凤城医院,昨晚卫生部门做出处理决定,所有参拍人员进行深刻检查,并给予记过处分。(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3版)

  围绕这张自拍照引发的讨论,并不只有对自拍的医护人员的批判和讨伐,也有不少人,尤其是医疗从业者在为自拍者辩护——他们从中解读出了医者成功抢救生命后的喜悦,并视之为一种可以理解的庆贺方式。

  舆论的分野,仿佛让人清晰地看见医患间的裂缝。对于公众而言,多么希望医者能够怀抱仁心、敬畏生命,手中的柳叶刀不会为利益所捆绑;而对于医者而言,也许认为,每一次拯救都是一件杰作,每一台成功的手术都是在创造生命奇迹。但殊不知,不一样的解读,却蕴藏着一样的价值与情感,那就是:生命高于一切。

  同一组照片,公众看见了冷漠,而同行却看见了热血。而制造这种分歧的,正是难以调和的医患矛盾。在矛盾的土壤上,对立的双方,难以达成共识,达成体谅与和解:如果医者能够想到门外焦急痛苦的家人,恐怕也不会有手术台前的自拍;如果大家能够体谅医者抢救生命的艰难,也就能够理解那份成功的喜悦。可遗憾的是,医者继续任性,公众固守成见。

  也许,在医疗体制改革尚未完全落地之前,身处矛盾中的医患注定很难达成和解。但是透过这张手术台前的自拍照,以及围绕这张自拍照的争论,我们也应该看到:体制痼疾固然是制造医患裂缝的根源所在,但人心的溃散,又何尝不是加剧这种分裂的原因所在。在生命面前达成共识,在人性面前相互谅解,医患间的矛盾才能渐渐化解,体制制造的裂缝才能一点一点地缝合。

  手术室里的世界,也许在公众视野之外,而手术台前的自拍照,也许有着我们无法读懂的价值与情感。但无论如何,人性还是底线,手术台前的自拍照从朋友圈曝光在公众眼前,刺激着医患矛盾下焦虑和不安的公众情感。因此,无论如何,自拍的医护人员以及涉事医院,都应该站出来说明真相,表明态度,不能让医患信任的裂缝在争辩中越来越深。

  医患之间,本应以生命之名盟结为共同体。可遗憾的是,从这组手术台前的自拍照来看,这个共同体已经趋于瓦解。看着公众批判的武器乱飞,看着同行自说自话地辩解,脱离事实和真相的争辩,不过是这个社会面对医患矛盾时的浮躁表现。让事实说话,让真相发言,才能够打破成见,告别自负,从而达成共识,寻找缝合医患间情感裂缝的办法。

  手术台前玩自拍,照出了什么?显而易见的是,它照出了医患的裂缝,以及舆论在这道裂缝之上的浮躁表达。至于是否照出了医者冷漠、医德沦陷,又或者是公众误解,需要自拍者以及涉事医院站出来再说明白。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