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等6个文件。会议指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在全国县以下机关实施这项改革,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是为基层公务员办好事、办实事,一定要把好事办好。(12月3日《新京报》)
县以下公务员,应该就是那些在乡镇或街道工作的公务员,在县以下公务员职务之外设职级晋升,“不当官也能享官员待遇”,无疑为广大基层公务员开辟了较为广阔的上升通道。这是公务员管理改革一大进步,前景值得期待。
长期以来,制度设计让公务员严格按照职务高低享受工资待遇,致使有官衔的公务员与普通科员级公务员待遇泾渭分明,公务员要想提高待遇,只能寄希望于想方设法混个一官半职。在县以下基层政府机关或机构,公务员职务职位总数有限,而公务员群体人数却不少,这就出现僧多粥少局面。很多人辛苦奋斗一二十年甚至直到退休,都难以混到副科级职位,待遇就始终提不起来。不是他们没有本事,也不是他们不够勤奋,更不是他们没有做出业绩,只是因为职位有限,某一职位给了张三,意谓着李四、王五还有其他人就不能再抱幻想。这样就导致一些“永葆普通科员本色”的基层公务员,内心产生不平衡,甚至感到极度“憋屈”。
在公务员岗位待遇上,不做官也有“钱途”,将极大促进社会进步。一方面,做官一旦少了谋求较好待遇的心理动机,“官帽”吸引力必然相应降低,这会让更多人安心做好本职工作不再对官位“朝思暮想”,也有利于人们思维理念从树立做官志向朝树立做事志向转变。另一方面,能够使从政做官回归或者演变成为一种正常而普通的职业,淡化社会“官本位”意识,最终使民主与法治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将给公众带来福音。
在过去以职务决定待遇的单一公务员管理制度下,许多人为了提高待遇,都把眼睛盯在官位上,整天想的是如何投机钻营谋取职务晋升,而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干事情。因为有“求官若渴”的旺盛市场,也就为掌管干部管理权力者“卖官帽”搞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一旦不用靠职务改变处境,职级晋升同样活得“滋润”,我还用向他人“送钱”求官吗?
关注公务员群体地位、待遇改善利好形势同时,也应关注教师、医生、工人等其他行业人员的处境。公务员涨工资,其他行业也应该涨,公务员享受职级晋升待遇,其他行业同样应该享受到类似待遇,即使医生不当院长、教师不当校长、工人不当厂长或经理,也都能享受到“职级晋升”待遇,社会才算公平正义。当整个社会,各行各业人们都不再将提高待遇希望寄托于混个“主任”、“书记”或“某长”这“一棵树”上,何愁社会不能迸发创新与奋进的生机活力?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