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在民建界别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总量司司长刘炳江表示,面对公众对雾霾的关注,现在在外面他都不敢说自己是环保部的司长。(3月5日《中国青年报》)
应该说,刘炳江“不敢说职务”既是实话,也是玩笑话。面对越来越重的雾霾,百姓焦虑,社会关注,作为环保部的官员,其面临的多重压力可想而知。稍有不慎,就会招致如潮的口水。毕竟,“心肺之患”事关百姓切身利益,非同儿戏。
但笔者觉得,在着力追求法治、打造责任政府的时下,官员“不敢说职务”并非理性的选择。说严重点,这种底气不足的做法是在规避和推卸责任。
在习惯思维中,官员若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自己的职务,人们会觉得其有摆官架、显官威之意。其实,这种惯性思维有失偏颇,面对群众的利益诉求,官员勇敢的站出来,亮明身份、公开职务,这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它需要勇气和胆识。
就如日前发生在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面对穷凶极恶的暴恐分子的暴行,昆明站派出所副所长张立元对着暴徒高喊“来追我,来砍我”,将歹徒吸引到自己身边。危机时刻的这种“亮身份”,维护了更多群众的生命安全,表现出了一名公安人员的机智勇敢、大义凛然的大无畏精神,令人动容。
李克强总理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报告政府工作时指出,“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要牢记责任使命,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担当,毫不懈怠,扎实有效解决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厚望”。那么,面对百姓的期望和需求,官员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身份和职务,这是对自身履职的加压,对百姓诉求的回应,也是对权力运行的规范和约束。
事实上,百姓知晓官员的身份和职务,也就多了一份知情权,有利于监督。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