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乘客强行登记致延误 国航,你不能这么任性

2014年12月02日 07:25   来源:京华时报   

  航班延误这个老问题未解,“乘客强行登机”的“飞闹”却来了。最近,国航声称其由上海虹桥至北京的国航CA1518航班,因两名女乘客“强行登机”导致航班延误。但记者从上海机场公安了解到,两名乘客为正常登机,由于航空公司过错,出现“一座两人”情况导致航班延误。

  古话里的“恶人先告状”,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吧。明明是国航和海航沟通协调不畅,才导致“一座两人”;明明在后台取消了座位,为何不及时告知乘客?在乘客并无过激行为的前提下,维护自身权益却成了国航口中的“强行登机”,还被带到了派出所,这不是典型的傲慢无礼、店大欺客嘛。

  乘客只要付款拿到登机牌,就已与国航建立了运输合同关系,这点国航不会不懂。即使技术故障导致“超载”,退钱道歉赔偿不就行了,怎能对乘客反咬一口?说好的昨天下午2点发布情况说明,结果人呢?唉,国航,你不能这么任性。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国航,你欠乘客一个真诚的道歉    2014年12月02日
  • ·蛮霸国航,另一种失联    2014年04月02日
  • ·国航过期烧饼包装出错也是错    2013年10月0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