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麻木才是黑校车屡出惨剧的元凶

2014年11月21日 07:18   来源:红网   晴川

  19日上午8时左右,山东省蓬莱市潮水镇一辆货车与面包车相撞,导致12人死亡,包括11名儿童和1名司机,另有3名儿童受轻伤。而涉事面包车系一所幼儿园负责人雇用。(11月20日《南方都市报》)

  和以往类似事故发生之后的桥段一样,面对十余名无辜幼儿生命的戛然逝去,有关方面最先抵达的依然是道歉。作为表达关爱情怀的一种手段,体现了自我究责意识,也是送给逝者家属的心灵安慰。亡羊补牢,必须的,但亡得太多,却总是没能补上,那么,这样的道歉,即便眼泪涟涟,又有多少意义?

  校车安全事故频发,问题症结并不难找。据权威部门对2010年至今发生的50余起校车安全事故的分析调查得知,车辆超载是事故的罪魁祸首,司机无行车资质及车辆不符合规定也是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也因此,2012年9月28日,山东省表态说“将加大校车配置力度,力争2015年使校车配备基本满足乘车学生的需求”。但事过两年有余,黑车、超载车、不合格车还是大行其道,真不知道,我们的监管在干什么。

  想起来,每起事故之后的反思和承诺都是那么动人,可这样的承诺却常常是颗糖衣炮弹,口惠而实不至,伴随的反思也随着悲剧的远去被一起忘得一干二净。对于原因,解释总是很有理很老套:资金困难。这或许是事实。毕竟,要在城乡全部实现校车正规化,还不具备全部条件。但人们依然想问:为什么一些地方在修高楼、建大厦的时候,我们从没有听到过缺钱?为什么情愿年底大把大把地“突击花钱”而不用在校车投入这样的民生上?在该吝啬的地方,慷慨,在该慷慨的时候,甘做“铿吝人”,对个体生命的敬畏呢?社会责任担当呢?这个社会总归是人的社会,连最基本的安全感都没有了,还谈何幸福?

  退一步说,校车总归只是运输工具。工具再正规再先进,还得靠监管。没有好的监管,安全根本无从谈起。说好的投入看不到,说好的统一管理玩失踪,本该有的常态化监管成了走走过场的口头提醒提醒,甚至只停留在修修补补中祈求不发生大事,这是自欺欺人的侥幸,更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麻木。可以说,这种麻木带来的监管怠惰才是屡屡造成校车惨剧的元凶。

  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来校车事故已经造成近200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幼儿。而这起事故,可谓是在全国各地再次敲响了让人心惊的警钟。校车作为公共安全的一部分,谁都不是旁观者。当一条条生命总是换不来校车安全问题的解决,还有多少孩子生活在一个个暗藏的杀手中?令人心忧。面对一个个破碎家庭的揪心呼喊,我们须臾不能等待。该如何为孩子生命兜底的校车安全找到一个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我们迫切需要得到答案。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用专业化运营保障校车安全    2016年07月18日
  • ·取缔非法校车只是第一步    2016年04月13日
  • ·不妨考虑校车“公交化”    2016年02月1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