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没有“大领导来”就能“突击烧秸秆”?

2014年11月21日 07:25   来源:红网   朱少华

  “请耕户近两三天内将禾草全部烧完。”昨日,在斗门区斗门镇新村二队,记者看到这样一份通知,而在村外的稻田地里,到处都是正在焚烧的稻草。有村民说,之所以最近两三天“突击”烧稻秆,是因为航展结束了,“没有大领导来珠海”,所以要赶快。(11月20日《南方都市报》)

  村民们的话虽然不能代表“通知精神”,但意思已经非常明显。闻名中外的珠海航展已经结束,中外来宾包括不少“大领导”也都已经离开珠海了。绷紧的神经该松懈了,于是,地里的那些收获过的稻草秸秆也该烧了。这里面更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几天不管怎么烧,“大领导”不在珠海,也不会有麻烦。但不管怎么说,时间要抓紧,焚烧秸秆要突击。否则,一旦有“大领导”来,一切又麻烦了。

  原来一些地方之所以禁止焚烧秸秆,并不是为了保护环境,也不是为了飞机起落的安全,而就是为了怕“大领导”看见。这话说得既天真又幼稚。现在几乎从南到北,绝大部分城市和地区都禁止焚烧秸秆。道理很清楚,大规模的焚烧秸秆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一些城市三天两头出现雾霾天,其中就有焚烧秸秆的重要因素。而焚烧秸秆对于飞机的飞行安全影响几乎是致命的。实际上禁止焚烧秸秆不仅事关民生,更关乎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但是,政府这里为了禁止焚烧秸秆千方百计,甚至绞尽脑汁。而一些地方焚烧秸秆的村民却热情旺盛,屡禁不绝。原以为一些地方村民偏爱焚烧秸秆只是因为目无法纪图懒省事,而现在看起来其中更有些地方政府基层官员阳奉阴违肆意放纵的成分。普普通通的一个焚烧秸秆也将其纳入到“领导喜好”,甚至走过场、图形式主义的方面上来了。“大领导”来,就要保持蓝天白云、空气清爽,更要禁止焚烧秸秆,“大领导”一走,就可以“突击焚烧秸秆”,难道我们的日子都是为“大领导”过的?

  这里之所以出现没有“大领导”来,就可以突击焚烧秸秆的怪事情,除了村民的一些自发行为之外,更有一些政府部门态度暧昧,故意放纵的问题。而归根结底还是“面子”思想在作怪,这种“面子”思想相比群众的图懒省事更为可怕,没有“大领导”来,就能“突击烧秸秆”,就可以不惜一切地糟蹋环境,难道我们要保护环境,让珠海永远的碧海蓝天都是为了“大领导”的?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一纸“禁烧令”难有作用(图)    2014年10月15日
  • ·警示标语应释放善意    2015年10月2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