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

2014年10月16日 10:13   来源:人民日报   周培清

  习近平同志在访欧期间,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中华文明、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刻阐述,并提出“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的要求。这一要求抓住了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必须以此为遵循,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和繁荣中华文化。

  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就是坚定地相信自身文化的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而发展繁荣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全民族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世界上,许多璀璨一时的文明都消失了,但中华文明却历经磨难而不衰。这说明,中华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历史进程中凝聚而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不会随时间推移而失去光彩。应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和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不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先进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文化的支撑,必然走向衰退,甚至消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在短短几十年间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充分说明支撑其不断发展的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必须以辩证和发展的眼光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耐力

  文化耐力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在激烈的文化竞争和博弈中不抛弃不放弃,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继承弘扬和发展创新自身文化的坚强毅力。世界上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保持与发扬、发展与创新,都是以这个民族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耐力为前提的。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百折不挠、薪火相传、接续创造的结果。

  保持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耐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同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这一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应充分认识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长期性、艰巨性,以足够的耐心和有效的方法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良好氛围。

  保持发展创新中华文化的耐力。习近平同志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上的不断创新,就没有远大前途。而文化创新是需要耐力的,是一个创新、创新、再创新的永不停歇的过程。因此,应以永不自满、永远奋发进取的耐久精神和韧劲,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不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保持对自身文化的定力

  对自身文化的定力,就是坚定不移地守护和发展自身文化之力。现在世界上,各种文化思潮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没有很强的文化定力,就可能“乱花渐欲迷人眼”,乱了阵脚,随波逐流,甚至成为异质文化的俘虏。

  保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性质的定力。我们的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我们自身文化的根本属性。保持对自身文化的定力,最根本的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只有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有定力,才能在多元文化格局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保持坚守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定力。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化发展及其价值的根本看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世界上一切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认识世界各种文化包括我们自身文化的优长和不足,既不盲目崇拜,也不妄自菲薄,以恒久的定力、海纳百川的胸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保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力。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是文化这棵枝繁叶茂大树之根。文化的不同根本上是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生命力源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核心价值观上缺乏定力,必然导致对自身文化缺乏定力。现在,世界上各种文化异彩纷呈,其蕴含的核心价值观也多元多样。对这些价值观作辩证分析,就会看到它们的鲜明阶级性和历史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人类文明精华,是决定中华文化发展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的要素,是文化立场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在当今回旋激荡的文化潮流中牢牢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

  (作者为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