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千万未用就报废 水利工程要数量更要质量

2014年10月15日 07:36   来源:红网   文/乔瑞庆

  记者近日在山东省商河县调查发现,投资数千万元的小农水项目,当地政府宣称“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正常用”,却未经使用就大面积报废。面对这项被指“干涸了民心”的摆设工程,该县水利部门主管官员竟称是“省里认可、造福于民的优良工程”。(10月14日《经济参考报》)

  在看到这个令人心酸的新闻之前,读到了另外一则新闻。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张明伦在10月14日召开“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在建的水利工程的总投资规模大约6千亿左右。6千亿,的确是一个令人心动的数字。可是有谁知道这6千亿的大工程中有多少个像商河县这样“干涸民心”的工程呢?

  水利设施属于农业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公共性。作为一种公共品,由政府投资当然最为恰当。然而,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最大的问题是投资效果不确定,工程质量难保证。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虽然有都江堰工程这样的千古典范,但是全国有多少个都江堰呢?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豆腐渣工程有多少个也许无法知道,但可以肯定其数量要远远多于优秀水利工程的数量。否则,人们不会为优秀工程的建造者树碑立传,对其世代歌颂。正因其少,才弥足珍贵。

  为减缓经济增速下滑,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会更加重视投资。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政府投资必不可少而又占比较高的内容。按照发改委官员在“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未来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向水利工程倾斜。水利工程在量上增加是必然的。量的增加的确必要,但质的提高更为迫切。接下来的问题是水利工程如何在质上提高,让水利工程真正惠民、利民。如果不严把质量关,出现一个又一个类似的豆腐渣工程,干涸可能就不仅仅是民心,而是政府的公信力。

  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要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水利工程承包程序,建立水利工程实施过程的质量监督机制,完善工程验收制度。财政部门要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对每笔钱都要有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价,让财政钱好用但不乱用。唯有如此,水利工程才能真正“润泽”了民心。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