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黄金时代》票房惨淡:萧红为什么敌不过黄渤

2014年10月13日 07:47   来源:工人日报   姜伯静

 

  本想在国庆黄金档好好风光一把的《黄金时代》,真刀真枪的上场后,在对手面前却显得不堪一击,票房表现有些惨淡。

  国庆档的影市票房争夺战打响至今,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遭遇低票房、排片少的尴尬,除首日全国票房过千万元之外,其余都在500万元左右浮动。这部耗资近亿、群星云集的影片,最终票房可能不足6000万元。而与此对比明显的是,《心花路放》、《亲爱的》、《痞子英雄2》这三部由黄渤主演的电影则在黄金周期间大卖,总票房早早的突破了十亿大关。

  以萧红为卖点的《黄金时代》,并没有迎来属于自己的票房黄金时代,可以这样说,黄渤一个人就打败了萧红。这很让人遗憾,因为很多人的预想结果并非如此。那么,萧红为什么敌不过黄渤呢?这需要我们好好琢磨一下。在我看来,除去商业方面的原因,有三个因素造成了这个结果。

  第一,文艺范儿的“民国面包”敌不过现实版的“大葱蘸酱”。《黄金时代》是一个关于文学、关于文学青年的故事,是一位女文艺青年和几位男文艺青年的故事。如果,把这个故事拍成现代版的漫画家们的故事,那说不定会很招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但很可惜,这是一个需要读《生死场》、《呼兰河传》以后才能看得明白的故事,这是一个需要理解民国文学历史后才能看得明白的故事。所以,这块带有浓郁民国风味的“文艺范儿面包”,很难让人下咽,因为缺了杯润喉的牛奶。反倒是黄渤的“大葱蘸酱”,更能让人接受,更容易入口,更下饭。

  第二,太过遥远的“伪女汉子”敌不过近在咫尺的“真痞子”。消费了很久张爱玲、林徽因的国人,的确需要换换口味了。所以,把目标定为萧红很合情理。一直以来,我们喜欢民国的才女,而民国的才女大多是柔弱的,但萧红是个例外。与丁玲不同,萧红不大有可能成为外形上的巾帼女子。但从她的经历以及和几位男性作家的感情纠葛看,萧红有今天人们欣赏的“女汉子”潜质。只是,影片表现出来的她这种“女汉子”气质,不太符合今天绝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需求。我们很多人喜欢的是叼蛮、可爱、能制服男人的女汉子,而不是萧红这种在“遗弃”与被“遗弃”中挣扎的“伪女汉子”。

  第三,理想主义的“哀伤情调”敌不过大众喜庆的“幽默情怀”。《黄金时代》像是一部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的怀旧纪录片,“哀伤”,是我读到的最多的东西。不管是年轻的萧军、萧红、聂绀弩们,还是“老头子”鲁迅,他们的身上都写满了“哀伤情调”。鲁迅躺在躺椅上,拿着香烟,絮叨着,“我的一生,好像是在不断生病和骂人中,就过去多半了。”不知为什么,这让我差点落泪。这种哀伤的情调,是七天长假中的平凡人需要的吗?更多的人不是文艺青年,没几个人喜欢在难得的闲暇中去制造和享受郁闷,他们更需要喜庆的“幽默情怀”,不是这样吗?

  公平的讲,萧红是个很值得研究的好作家,《黄金时代》也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只可惜,她注定敌不过黄渤,至少在今天如此!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寻找自己的“黄金时代”    2014年10月24日
  • ·为什么回忆萧红?    2014年10月11日
  • ·李樯:这个萧红是谁的萧红?    2014年07月30日
  • ·萧红:被误读的传奇(图)    2013年03月25日
  • ·《萧红》与被妖魔化的“知女”    2013年03月2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