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西部地区第一家由县级政府创建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位、让群众真正满意,宁乡经开区工委深感责任重大。我们看到,开发区特有的运行管理模式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衍生出有别于党委、政府机关的“四风”顽疾。怎样克服这些毛病,将群众长远利益嵌入园区未来发展蓝图,探索一条园区、企业、群众携手共荣的路子,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园区创新发展成果,成为我们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关注点。
开发区是典型的“小政府、大权力”,集立项、规划、建设等一系列审批职能于一身,实行块状管理,容易导致“园区利益高于其他利益”的本位主义,重大决策问题上群众缺少足够的话语权。开发一方更要造福一方。在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我们立足用制度促事管权,在项目招商、工程招投标、预决算、土地出让、征地拆迁等领域建立健全44项制度,让权力上下通畅、阳光运行,特别是在项目准入上导入第三方评估、群众参与和法律咨询相结合的项目综合评估体系,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
开发区是“半级政府”,职能来自于同级政府授权。一旦没有相应授权,政策执行和审批服务就容易出现“中层断裂”,企业和群众办事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但有的事却实在“难办好”。我们将县级经济职能63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职能全部转移到园区,并主动争取市级职能授权实质到位,加快完善政务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确保“事能办好”;推行“3+1”项目服务机制,由工委领导、局室负责人、项目服务员组成一个工作组,负责具体帮扶一个项目开展建设,园区内事务限期办结、超出园区职能范围的由工作组负责协调,大大提高了办事能力和效率。
作为经济建设主阵地,园区往往是甩开膀子加快干、社会事业“缓一缓”,关注企业产值多,关切民生事业少,园区工作者和企业家、金融家、专家学者坐一张餐桌的多,和群众、工人兄弟坐一条板凳的少,缺少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我们工委班子成员通过开展体验式调研、推行一线工作法,现场为企业和职工解决具体问题,指导督促企业党组织加强建设、凝聚企业职工、提高团队战斗力。与此同时,我们启动公益公园建设,启用员工活动中心,组织捐资助学,举办园区失地农民子弟夏令营,帮助园区寒门学子圆大学梦。“送清凉”活动让炎炎烈日下的一线民工兄弟深感园区组织的关爱,而工委班子成员采取包案负责方式接待群众信访,真正听取了群众“原声带”,把问题解决在了群众家门口。
为民、务实、清廉,这是价值观的标准,也是发展观的指南。作为一个仅有3年多历史的国家级经开区新兵,我们坚信,只要沿着这样的方向走下去,开发区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中共宁乡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