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看上去很美的“足薪阻贪”靠谱么?

2014年09月17日 07:26   来源:红网   文/高世鹏

  公务员工资,一直是舆论热点话题。每一轮关于公务员薪酬的争论,都会出现“高薪养廉”的声音。有专家指出,“高薪养廉”基本上已是一个伪命题。单纯“高薪”并不能“把腐败的心理转化为廉洁的心理”,“高薪养廉”应该改为“足薪阻贪”,要通过强化制度设计和监管落实,实现养廉反腐。(9月16日人民网)

  安贫乐道一直是儒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就感叹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在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部分国人特别是读书人一直羞于谈钱,甚至有人将之称为“阿堵物”,更有人将安贫乐道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灵丹妙药。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就连提倡“安贫乐道”的孔大圣人,也曾因兜里没钱困于陈蔡,七日不尝粒,差点一命呜呼。因此在《非你莫属》中就专门有一个环节叫“谈钱不伤感情”,同样道理,公务员工资改革也应大大方方的摆在桌面上谈,通过强化制度设计和监管落实,做到既不伤人民群众的感情,也不伤公务员群体的感情。否则的话,大家都在背后玩猫腻,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会更大。

  “足薪阻贪”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一个月发多少钱才算足薪?对于这个问题,因为身处的地区不同、阶层不同、工作强度不同,每个人心目中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说4000的,有说8000的,也有说年薪30万的,这恰恰说明足薪的数额必须兼顾各方利益、各地差异,做到公平合理,得到各方面的首肯。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工资调查制度,让公务员工资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让公务员能够较体面地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要完善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正视不同岗位间的劳动强度差异,细化岗位津贴,实现多劳多得。

  解决完“足薪”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说“阻贪”了。关于如何反腐倡廉,“前人之述备矣”,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需要强调的是,人的愿望是没有止境的,在实现足薪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设计把权力关进笼子,没有充分的监督把公务员的前前后后照亮,依然会有贪污腐败现象发生。因此,“阻贪”的关键不在于“足薪”,“足薪”只是“阻贪”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因此我们不能对“足薪”寄予太多的厚望,机关高效不高效,官员贪腐不贪腐,关键还在监督权力的运行。

  尽管看上去很美的“足薪阻贪”,实际上并不那么靠谱,但是我们依然应该将“足薪”进行到底,因为大部分公务员也是普通劳动者,他们的劳动也应该受到足够的尊重,得到合理的回报,这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公务员工资改革,警惕专家添乱    2014年09月16日
  • ·公务员工资改革的核心与基础    2014年06月24日
  • ·公务员酬薪改革核心在于公平    2014年06月23日
  • ·不能忽视于英生案中的个体之恶    2014年05月3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