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对经济数据低于预期不要过分担忧

2014年09月15日 10:0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阮修星

  近期公布的多项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均低于市场预期。无论是CPI、PPI、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还是工业增加值、发电量等数据都不太理想。其中8月工业增加值更是同比回落至6.9%,创2008年12月以来新低;发电量罕见同比下降2.2%。这表明市场需求依然不振,中国宏观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对于8月份难看的经济数据,大可不必过分担忧。首先,经济出现波动是多个因素叠加的结果,既有世界经济复苏乍暖还寒、国外需求不振的原因,也有基数、气候等特殊因素的影响,以及企业主动调结构转方式的影响。比如,去年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为全年最高水平,这拖累今年的同比数据;8月发电量的同比下降,则与当月我国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低0.2℃,比上年同期低1.5℃)偏低,企业减少用电需求有着重要关联。

  更为重要的是,尽管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支撑经济稳定运行仍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一是通胀率的下降为决策者在需要放松政策时预留了更多空间;二是就业形势稳定。截至8月份,今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达近1000万,接近全年的目标,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三是结构逐渐优化。8月投资增速虽然只有16.5%,但应该看到,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速达到18.2%,远超出第二产业13.7%的增速;四是通过简政放权,市场主体创业的激情被有效唤醒,今年1至8月,新注册市场主体超过800万家,带动了上千万人就业,一个大众创业的形态正在形成。

  在转型升级为发展主基调、经济增速成经济“新常态”的语境下,这些积极的动向恰恰是决策层所高度关注,并乐于看到的,无疑给政府部门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在日前举办的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与各界代表对话交流时指出,“只要是有就业、增收入、没有水分、又有效益、节能环保的发展,都属于在合理区间,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愿意保持的”。所以,对于经济数据的波动,要全方面的去分析,才不会有失偏颇。

  至于宏观经济政策未来走向,已经是非常的明晰。8月宏观经济数据的低迷,不会撼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方向,对此我们要充满信心。传统的低端产业和落后产能不淘汰,过剩产能不出清,转型升级就无从谈起。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通过经济增速放缓的阵痛来实现,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决策层坚定决心必须达到的目标。所以,一些市场人士所希望的,继续出台“强刺激”政策的愿意注定要落空。未来一段时期,宏观经济政策仍然会在保持不乱放水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定向的调控,激活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在此需要提醒的是,非公经济领域的广大企业主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应有丝毫的犹豫,应该狂奔起来才对。对于已经将资源和战略调整到新兴产业的企业,要一心一意地锻造自己在技术、市场、渠道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千万不要因为市场的一时波动,在战略上犹豫不决,甚至“打左灯向右转”。而那些还在传统产业的泥沼中挣扎的企业,是时候改变航向,去开辟一片新的天地了。否则,等新兴产业已经起势,再去追赶的话只会为时已晚。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银行业利润畸高亟待改变    2014年09月22日
  • ·高铁出口期望值不要太高    2014年08月28日
  • ·让失信无信企业寸步难行    2014年08月28日
  • ·随礼设限不敢指望有效    2014年07月28日
  • ·企业员工正常福利应该规范化    2014年09月12日
  • ·中国经济何时告别大而不强    2014年09月0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