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南昌大学学生自主保洁缘何惹争议

2014年09月10日 07:1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事件回放 新学期,南昌大学在该校学生宿舍全面推行“学生自主保洁”,旨在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过实施效果却不佳,不少宿舍楼垃圾无人清扫,许多垃圾桶恶臭扑鼻。更有学生在微博吐槽反对这一活动。该校校长周创兵认为,这既由于部分师生认识不到位,也与学校管理部门衔接不到位有关。

  学生不该反对

  本是一件好事,却遭遇学生的强烈抵制,着实让人无奈。

  学生们提出了很多反对的理由,诸如“学校没有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学费中已包含保洁费、行政办公楼依然由保洁员打扫、自己是来读书不是来扫厕所的”等。但这些理由有的根本算不上理由——比如,学校会把原来发给保洁员的工资以勤工俭学的形式发给参加保洁的学生;有些理由则偏颇牵强——比如读书和适当劳动并不矛盾。不客气地说,多数学生们反对“学生自主保洁”的真正原因,还是自身的娇气和懒惰。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参加劳动有限,让他们突然全面承担自主保洁的“重任”,短期内岂能适应?抱怨、消极和抵触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劳动素养是大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大学生不应该只读书、死读书,还应该不断涵养劳动精神,锤炼劳动意志,增强劳动能力。宿舍保洁、校园保洁的劳动强度并不大,过去大中专院校的卫生几乎都由学生负责,学生也觉得是正常义务。与此相比,目前一些大学生对“学生自主保洁”的反感和抵制,顿觉娇气苍白乏力。 (李英锋 河北唐山 公务员)

  应先协商沟通

  南昌大学这项活动之所以遇到如此大的阻力,原因在于缺乏对新时期学生心理的把握。

  大学生多参加劳动,这一着眼点没有错,但推行者错在缺乏一个平等的视角,以及操作过程中存在过急的心态。新时代大学生崇尚平等沟通而非强制要求。一项大规模的学校管理事务,涉及全体师生切身利益,竟然在正式推行前没有达成共识,就难怪一些学生会反对。如果校方能够更加尊重学生心理,多经过一些公开透明的协商程序,效果一定不同。

  对新时代大学生,既要管理还要引导。一位持反对意见的大学生称,“我曾经作为暑假工在故宫做过一段时间的保洁工作,非常理解学校的初衷,但就这件事来说,其发展方向绝对有悖于初衷。”这说明,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对劳动存在抵制,但对于目前的劳动形式特别是组织方式比较反感。学校完全可以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安排时间让学生到社会上参与劳动实践,如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得到锻炼,而非急于求成地依靠“政策强制”。 (毕晓哲 河北石家庄 市民)

  教育还应讲方法

  此次“学生自主保洁”之所以不成功,与教育者的教育失之粗疏有关。校方想当然地把自主保洁作为“教育手段”用于教育学生,而学生对这样的“被教育”不认同,甚至格格不入。这里就需要有更深入的教育和沟通来弥补。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权利维护呈现“90后”特点,如善于表达和行动,不再只是一群“乖孩子”。这种变化也是在向现行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反过来也给高等教育改革带来倒逼力量。目前,我国招生制度改革已经起航,高等教育也应该荡起“双桨”,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要与招生改革“结伴”,拉长教育改革的“教育链”。如果高等教育改革进展不大,教育依然不能抵达教书育人的彼岸。此次“自主保洁”案例警示我们,未来推进大学相关改革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与智慧。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安徽合肥市民 李云 )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