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来,郑州西三环塌了11次,原因一直是个谜。而昨天下午,郑州西三环与中原路立交桥下又现塌方,一辆公交车被困。市民质疑:“难道非要出人命,才会被重视?”(9月3日国际在线)
又一公共工程变为“豆腐渣”工程,郑州“桥塌塌”横空出世,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隐患,难怪市民会质疑“非要出人命才重视?”。一边是群众对安全重视渴求,一边是职责部门对公共安全的漠视,表面上看是源于各单位各司其职、忽视协作,实际上是玩忽职守、推诿责任、缺乏担当。桥塌了,政府公信力也随之坍塌,事情的严重后果谁能知晓?
桥可以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怎能垮塌?桥塌了可以修,但是最严厉的行政问责不能含糊。多次坍塌说明这绝不是突发的偶然事件,因牵涉民生问题,已属于公共事件。塌陷层出不穷,有关部门重视不足,管理缺位,逃避不了彻底追究的底线。
当然,问题发生了,问责不能止于处理一两个人了事,如果对于公共工程的管理不进行全面完善相关的预防、监督等制度措施,只是将制度和措施挂在了墙上,念叨在嘴皮子里,写进了文件中,却没有真正落实,那么“楼歪歪、桥塌塌”将还会不断上演。
我们还应该看到,道路塌陷无人管,坑了路人坑汽车,坑的最终是百姓,如此“缺心眼”思维,考验着百姓对于监管部门不作为的容忍度,也考验职责部门的无耻度。如果无耻度无底线,那么容忍度绝对有限,对于坐视不管的做法,需要予以惩处和声讨。
民生无小事,城市管理者须反思,更应汗颜。城市建设不仅关乎官员政绩,更关乎百姓服务便捷,民生服务口号喊得再大,小小一个桥梁坍塌的整修却无动于衷,甚至可以把责任主体模糊,让“政府老赖”的形象跃然纸上,与为民服务的政府宗旨背道而驰。
如今的城市发展还是“只重地面、不重地下”,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杨朝聚从另外一个侧面道出“桥塌塌”发生的重要原因。豆腐渣工程前赴后继,勇气可嘉,却不能掩盖在规划部门短视,设计部门漠视,质量监管部门无视,对“高大上”的形象工程的热衷,对于城市地下的管网规划监管滞后,直接让郑州桥塌无人修,路坑无人补。于是乎,当公共工程、民心工程变成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工程”,管理部门还对于民生呼声置之不理,5月塌11回的桥成为百姓最伤心的痛。这痛,是社会之痛,文明之痛。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