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泳历史上第一个大满贯得主、世界泳坛最年轻的奥运“双冠王”叶诗文,今年以应届新生身份被保送到清华大学法学院。27日上午,叶诗文和父亲一道来清华报到,报到完毕后,下午她就要训练。对于清华,叶诗文称,自己从小就很向往这所学府,在以后的求学阶段,她很乐意教同学们游泳,也期待自己能骑着自行车在清华园里穿梭。(8月27日《新京报》微博)
开学的季节,总少不了教育新闻,尤其总少不了明星成为“大学新生”的新闻。这不,奥运冠军叶诗文被保送清华大学法学院了。对此,许多网友质疑:为什么奥运冠军不用参加高考就可以直接保送上大学?而且,即便是不上课、挂了科,也能一帆风顺的读完大学并拿到学位?有的甚至还被保送研究生?
奥运冠军保送名牌大学,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则。几乎我们能够叫上名字来的所有奥运冠军,都被保送上了名牌大学。不仅如此,毕业之后,他们许多人还都分配到了地方体育部门工作。更为甚者,在地方体育部门,许多冠军,还有平步青云的本事和特权。升个正处副处,易如反掌。
因此,我们在这里讨论叶诗文,绝不仅仅是在讨论叶诗文被保送清华大学这件事,而是在讨论此类问题:那些风光无限的奥运冠军是不是应该获得“赢者通吃”的特权?在奥运冠军获得了大量公共财政发放的奖金后,在冠军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后,在他们接了数不清的体育品牌产品代言后,奥运冠军们的“金牌福利”是不是有些过度了?
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对于这一点,相信已经没有人再质疑。教育机会能否公平得获得,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有真正的公平环境,是不是拥有正义。可是,现实却正如叶诗文们表现出来的这样——她们是可以轻而易举得获得一个保养名牌大学的名额,而且,可以任选专业。对比之下,许多普通的清华学生,则悲催了许多。对于这个大学名额,不能说叶诗文没有付出汗水和努力,而是如此特招,能够打破公众对于招生考试的公平想象。
除此之外,公众更会质疑,这些冠军读大学,既没有相应的学理基础和知识构架,甚至连高中都没有读过,如何来完成学业?加上她们在入学后,又总要在世界各地参加训练并比赛,基本没有时间回到学校上课或复习,如何又能在学霸云集的清华大学顺利毕业?但往常的经验告诉我们,叶诗文们获得毕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录取这些冠军的名牌大学,之所以招进奥运冠军,理由也很简单:抢冠军是为了证明自己学校的实力,是为了学校的面子和名气;抢冠军为了让自己的校史更华丽;而一些爱慕虚荣的学生也可以这样骄傲了:那谁谁谁,和我是同班同学。但是,大学毕竟应该是一个学习和做学问的地方。如果仅为争面子、抢荣誉就抢一些体育特长生或体育明星进来,是不是有些舍本逐末?
8月1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意见。在考试与招生方面,中央正着手于更大力度的改革,而改革的朝向只有一个,就是更加公平。公平与特权,从来都是天敌,对于奥运冠军身上的种种特权与照顾,还应该是尽早剔除。
当然了,在奥运冠军被过度青睐的背后,往往是我们国家对于奥运金牌的过分看重。认为奥运冠军争取到了国家荣誉,政府应该给予他们各种照顾。从训练到生活,从读书到工作,无微而不至。这与当下层出不穷的民生问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多数国家对于奥运冠军并没有我们这般重视。这节省了许多公共资源,也避免了社会不公。比如,在英国,政府既不需要为他们提供训练费用,也不需要用公款为他们发送奖金,更不会为他们的生计找路子。因为真正大众化的体育专业的奥运冠军,从来不为未来的出路而发愁。只有小众体育的冠军们,才会遇到一些生存性问题——换言之,“唯金牌论”的社会,才会为了几个冠军的私利放弃整个社会的公平。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