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当街用喇叭骂亲妈,不孝之举不可理喻

2014年08月21日 10:55   来源:中国江西网   赵杨

  “王芬!你他妈窝囊得很!老子要跟你断绝关系……”19日中午,九龙坡区六店子农贸市场门前,摆放在一个三轮车水果摊上的高音喇叭,循环播放着一连串恶毒的咒骂,各种脏话回荡在农贸市场上空,足有半个小时。骂人者是一名28岁小伙,被骂的王芬不是仇家,而是他50岁的母亲。(搜狐新闻,8月21日)

  因为家庭琐事产生矛盾,儿子便在大街上用高音喇叭循环播放着一连串恶毒的咒骂,放了足足半小时,骂的不是仇家,居然是亲妈,若不是警察及时制止,不知道还会闹出何种奇葩之举。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儿子的如此行为实在是太不可理喻,令人感到气愤,更倍感心凉。

  愤慨之余,我们还应冷静思考此事。会出现如此高调的吵架方式,说明家庭之中沉积的矛盾已相当之大,“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其中有儿子的原因,也有父母的原因。一方面,正如心理学专家分析所说,该闹剧的发生源于儿子的自我中心意识,父母一味的物质支持让他觉得理所当然,让他不但不懂感恩,还变得斤斤计较。另一方面,通过记者采访得知,当事人的父母经常吵架,让整个家庭氛围一直陷于不和谐状态,母亲平时也时常“碎碎念”,说话不分轻重,家庭各种矛盾一直难以化解。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整个家庭的氛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的甚至危害社会的人。

  亲人终归是亲人,不管有多大成见,坐下来进行一次心与心的沟通,问题就可以简单化解。健康的亲子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和谐、互动的基础上,这对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相当重要。请旁人引以为戒,在家庭这本难念的经中多下功夫,使这个家庭永久的和睦温馨。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不孝入失信名单”的样本意义    2016年04月08日
  • ·“不孝入黑名单”背后的尴尬    2016年01月12日
  • ·惩戒不孝(图)    2014年03月0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