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削减职业资格许可,为人力市场注入活力

2014年08月15日 07:34   来源:华西都市报   晏扬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45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包括取消房地产经纪人、企业法律顾问、品牌管理师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同时,国务院决定取消各地区自行设置的各类职业资格。(8月13日《京华时报》)

  很多工作都需要“持证上岗”,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并认为这是提高专业技能、保证工作质量的必要举措。但目前的问题是,职业资格呈现过多过滥之势,一方面,很多工作其实没必要非得“持证上岗”;另一方面,有些职业资格认定并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且举一例:去年初,保监会发布《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规定保险销售人员须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并通过考试取得全国通用资格证书。众所周知,卖保险并不是一个“知识含量”很高的工作,它需要从业者诚信可靠、热情周到、能说会道、吃苦耐劳,至于有没有大专以上学历则并不重要。无疑,这样的职业资格认定剥夺了一些低学历者从事保险销售的机会,并有干涉企业自主经营权之嫌。

  所以,要对那些不合理、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进行清理。另一种情况是,有些职业资格的必要性、合理性难以说清楚,且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同样应该予以取消。对政府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是基本的行政准则,不管初衷多么美好,都不能超越法律擅自设置行政许可。反之,对民众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法律上没有禁止人们从事某项工作,凭什么要用一纸证书来横加阻拦呢?

  综上可以看出,国务院取消11种职业资格具有多重积极意义。其一,约束政府权力,促进依法行政。政府不必管、不该管的事情就不要管,近年来国务院不断缩减行政审批事项,就是不断朝这个方向作出努力;其二,让市场更具活力,让择业更加自由。行政审批事项过多过滥会限制市场竞争,职业资格过多过滥会阻碍人才自由流动;其三,遏制权力寻租和“花钱买证”乱象。毋庸讳言,当前有些职业资格认定严重变味,从业者可以通过弄虚作假甚至“花钱买证”获得资格证书,有关部门则通过职业资格认定大发其财。对此,纵然严格监管可能依然无济于事,不如干脆取消这些如同鸡肋的职业资格。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清理“作废证”要“对证下刀”    2016年07月20日
  • ·构建现代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    2016年06月16日
  • ·职业资格“瘦身路”越走越稳    2016年06月06日
  • ·管住乱设职业资格的“手”    2016年06月03日
  • ·简政放权不是偶然的行为    2016年06月0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