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近日刊发专栏作家许知远的文章《万爷在巴黎》,讲述了作者与万润南的会面和谈话。万润南是昔日四通集团的创始人,上世纪80年代中关村的顶级风云人物,后被定性为1989年政治风波的“幕后黑手”之一。他在那之后出走西方,成为海外民运的重要头面人物。他对作者谈了这些年的经历和对往事的感受。
万润南的一句话令很多人印象颇深:“我们犯的最大错误是,低估了难度,低估了共产党的韧性。”的确,当年那批人跑出去后成立“民主中国阵线”,万润南任“秘书长”,他们预言中共政权将在6年内垮台,甚至有人认为只需3年。这些预言都破产了,作者写道,这是一个“痛苦的、充斥着幻灭与挫败的发现过程”。
万润南已经老了,他在巴黎的生活更加“个人化”。他当年的同伴们大体溃散得七零八落,他们显然没有前途。万润南没有放弃自己的价值观,但他表示,自己最想念的地方是中关村。
那段历史中国媒体上这些年极少提及。然而人们在私人及非正式场合会不时谈论到它,它事实上是中国社会一份重要的集体记忆,对它的回望和反思在一轮轮无声进行着。
的确有一些人当年认为中国政府会很快崩溃,西方舆论充斥了那样的预言。在之后的几年里,苏联和东欧国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了,但中国不仅稳住了阵脚,而且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创造了新潮流。这一巨大的事实看似是历史进程的一次扭转,其实它是历史规律的一次坚持。万润南们的悲剧在于看错了这一事实的性质。
中共走向政权之路,比苏联东欧共产党要艰难得多。苏俄十月革命通过大城市暴动成功,东欧社会主义政权是苏联红军一路击败纳粹德国的成果。中国从共产党成立到革命成功用了28年,这当中死了无数共产党人,国家历尽风雨,这是历史以血的代价反复选择的过程。中共最终成为执政者,这决非中国历史的仓促决定。
中共早期执政有重要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然而中国整体的向好发展虽然曲折,到上世纪80年代,却已十分清晰。社会的阶段性问题和公众对它们的不满,与人们支持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并不是矛盾的。
很多人都把历史潮流挂在嘴边,但其中一些人总是搞错什么才是真正的历史潮流。他们以为原苏联、南斯拉夫的变故以及后来的颜色革命就是历史潮流,却把中国改变世界格局和移动了世界中心位置的改革开放看成了边缘的东西。他们仍生活在西方对中国的启蒙时代,无法超越西方带来的思维角度,造成致命的误判。
万润南那批人被中国历史无情淘汰了。他本人从当年的“叱咤风云”落到今天的境遇,令人感慨万千。万润南表示,“中国的变化好比一场化学反应,有参与物,也有生成物,我们是促成这场化学反应的温度、压力与催化剂,在将来的生成物中,没有我们的位置,但我们有其作用。”这更像是自我安慰和解嘲的话。
历史本来就是合力促成的,即使负面的力量,也可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人们还是希望自己为历史贡献出同它实际方向最契合的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万润南和他的同伴们只能定义成失败者。
历史里充满了各种情感,但它最终流淌出的应是智慧和理性。《万爷在巴黎》是早年在清华同学中被称为“万爷”的万润南流亡记,除此之外,那里面还有从上世纪80年代末直到今天的复杂回响。▲(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