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口岸“搁浅”是改革动力不足

2014年08月07日 07:59   来源:红网   向定杰

  眼下,湖北正掀起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先行先试的热潮。然而,与上海电子口岸同时段起步的湖北电子口岸,历经10年折腾,耗资2700万元后却形同虚设。(8月6日《湖北日报》)

  对此,商务厅、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相关部门搬出了投入不足、缺乏顶层设计、各自为政等原因,一番诉苦之后似乎情有可原,再说毕竟这种事儿,咱老百姓也不是头一次见了。政府信息系统建设的诸多问题也是积弊已久,远不是空骂两句政府瞎折腾、不作为可以解决矛盾。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在这起口岸停摆事件中,相关单位的态度还算诚恳,至少敢于亮出家丑,接受公众的质疑和监督。不过,出了烂摊子再做好人,未免亡羊补牢为时晚矣,怕是难以洗脱干系,追问与追责绝不能在此时停歇。

  电子口岸作为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进出口管理平台,理应是一个简化审批程序、发挥节约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增强执法透明度的蓝本,却遭遇现实问题最终落空,流于形式;同样是网站建设,上海可以管理有效取得效益,成为展示政府公开透明高效形象的窗口,为何在江城就成了损害政府权威性、公信力的次品?两相对比,到底是权力的轻率与傲慢,还是能力的薄弱与低下?

  “湖北电子口岸醒得早,在当时可谓高起点高水平,不过走得曲折,导致现在结果不尽如人意。”这些无奈地回应,让人不得不怀疑政府的责任意识去哪儿呢?上马一个项目,关系到纳税人所负的财政资金流动,但是仅凭一时头脑发热,拍桌子决定,不经过真正地研讨,反复论证,自然到后来公众看到的是公共政策的频繁变脸,从此地迁到那地,从便民服务变成拦路门槛,让人民失望和痛心。

  同时,在一轮又一轮的治庸问责下,问题意识好像也悄悄游离在外。对于十年建设沦为摆设的基本事实,各部门能达成一致,为何在建设过程中就不能摒弃各自为政,统筹各方诉求,形成合力?在项目长达十年的推进过程中,难道从来没有开展自查自审,只是粉饰成绩应付领导,没有发现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等一点儿问题,并将这些困惑和难处反映给上级?

  诚然,在建设信息化的电子口岸过程中,难免遇到观念陈旧、认识不清、协调困难等主客观上的各种麻烦,但是政府部门更应该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用实实在在的举动解决企业和公众的迫切需求。唯此,电子口岸才能真正成为孵化改革创新的惠民港湾。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