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防止"别人睡你媳妇..." 要最狠标语更要最狠安全保障

2014年08月06日 08:03   来源:燕赵晚报   杨燕明

  “亲爱的工友们:在外打工,注意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别人睡你媳妇,打你孩子,花你的抚恤金!打工安全,为你自己。”被大家称为史上最“狠”的安全教育广告,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笋岗路和红岭路路口的地铁九号线工地门口。(8月5日《南方都市报》)

  提醒工人注意安全的确是一门技术活,太平淡了起不到效果;太夸张了有危言耸听之嫌。深圳这个安全标语一出,争议四起,支持者认为这实在、通俗易懂且直击人的心窝;反对者则认为,这样的标语过于低俗,难登大雅之堂。

  就一个标语而言,不值得过于解读与阐释。毕竟,这安全标语那安全标语,能警醒工人注意安全的才是好标语。就此来说,这样直白的标语对安全的警示价值的确很大。据当事方介绍,这条标语竖立几个月来,对工人的安全警示作用有所提升,对工人的安全意识也有所促进。这样的说法并非自我褒奖,而是确有可能的。毕竟,再含情脉脉的安全标语,也不可能像这个标语这样一针见血。

  在采访中,当事方的管理人员表示,施工方的安全意识比较强,但工人们在安全方面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所以就想出了这样的安全标语。施工方这样的举措无论其是不是因为害怕承担责任才这样做的,都是值得肯定的。毕竟,工人出事,不仅施工方要承担损失,对工人的家庭而言,更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就此来说,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工人的安全,我们当前做再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都是有价值的。

  不过,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工程上出事,除却工人的安全意识不足之外,还有更多外在的因素,如工程偷工减料导致的豆腐渣工程,工人再有安全意识,危险也无处不在;再如施工方的一些设备要么不合格,要么老化,同样对工人的安全造成威胁;再如强制性的加班加点、高温作业等等,都是工人安全的杀手。在工人出事这样的事情上,既有其主观方面的原因,这点工人可以自己改正;但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这点是工人们无能为力的。

  就此来说,要最狠标语,让每一个工人都拉起一根高压线,时时刻刻注意安全;更需要最狠安全保障,无论是施工方的安全设施、工程质量等,还是监管方的监管力度,都应该是最狠的,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工人的安全。最狠标语的出现,让我们再次审视工人的安全问题,此时最狠安全保障也应该提上议程。毕竟,唯有工人们的主观意识与客观环境都对安全问题非常重视了,工人们的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别人睡你媳妇,打你孩子,花你的抚恤金”的事情,也才不会发生。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征拆标语 莫成“过街老鼠”    2016年05月26日
  • ·交警罚抄20遍标语是以情代法    2016年04月2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