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红会”需要清白,但不能指望“郭美美”

2014年08月05日 06:58   来源:红网   周歌

  “郭美美的所作所为不仅令中国人道、慈善事业遭受损失,也严重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我们每个社会公民都是受害者。”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新闻发言人姚立新说,“我们希望,公安机关的侦查结果不仅还红会一个清白,同时也给全社会一个重塑诚信体系的机会。”(8月4日新华网)

  对于中国红十字会来说,自然需要通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来挽回公众的信任。可是,仅仅寄希望于“郭美美”来抹去红会的诸多“污垢”,显然只是“痴人说梦”。事实上,当初的“郭美美事件”,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人们的不满或许更集中于红会本身的问题上。因此,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来说,还需要通过更多不折不扣的努力,来改善自身形象。

  公众皆知,近些年来,包括中国红十字会在内的一些公益慈善机构,其表现令公众大跌眼镜。这其中,公益慈善机构屡屡被曝出“奢华消费”的问题,当公众奉献的爱心款项被管理部门大吃大喝、奢华消费时,这势必会挫伤公众的行善热情。另外,一些地区出现救灾物资长期遭闲置,甚至救灾棉被以及衣服食物出现发霉的情况。但奇怪的是,即便在面对社会各界一浪高过一浪的谴责质疑之声,公益慈善机构甚至未能给公众呈现一本“明白账”。

  这样一来,公众奉献的爱心与善举无法在阳光透明的环境当中运行时,很容易引发各类腐败黑幕。如果公众捐出的善款不知去向,又有多少公众会毫无疑问地奉献爱心、做出善举呢?面对社会各界的非议不断,作为红十字会,当应更多地剖析并“校正”自我,而非急于撇清与某某某的关系。

  就在不久前,红十字会再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如在酷热难耐的三伏天向身处热带地区的海南受灾群众发放大批量的棉被夹克衫,在发放的食物中,面包又出现了发霉变质的负面消息,这样的爱心传递,更像是一场演砸了的“戏”。面对如此尴尬状况,笔者不免想要问红会,你们为什么屡教不改就是不吸取教训呢?

  无论如何,导致公益慈善机构形象受损的关键“症结”绝非“郭美美”,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来说,还需要更多地查找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才是重塑信任的重要举措。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以修法为契机重塑红会公信力    2016年06月28日
  • ·受捐仅2.5%,红会该反躬自省    2015年09月21日
  • ·这一次,红会的槽点出在哪里?    2014年11月0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