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问题官员的心理问题

2014年07月29日 07:31   来源:红网   颜陈

  7月26日上午,湖北省国资委省国有企业第三监事会主席王运清跳楼自杀。据媒体报道,王运清生前留有遗书,遗书中写有“我很抑郁,抑郁难忍,先走了”等字样。无独有偶,7月9日,湖北孝感官方发布通稿称,从办公室坠楼身亡的孝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海华系跳楼自杀。现场遗书称“身患多种疾病,常感不适,只能自我解脱。”(7月28日荆楚网)

  一直令人羡慕的官员群体,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令人担忧的“高危”群体。对于官员自杀,中国公众的关注点往往首先将其聚焦到“腐败”上,而官方则更倾向于关注该群体的“心理与精神方面的疾病”,但是更深层次的反思在于,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原因,导致官员自杀现象越来越多?逝者已矣,但真正的原因少有详细的报道或公开。实际上,官员自杀往往不是一时冲动的选择,而是各种社会力量及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

  经济高度发展的过程,也是利益与财富不断分配的过程。对于一些官员来说,利益的诱惑比比皆是,有时候是很难拒,有时候是不想拒,半推半就间成为问题官员。现在反腐斗争日益形成高压形势,问题官员内心的恐惧与压力是真实存在的,部分腐败官员慑于中央反腐声势以及从上到下传递的压力,风声鹤唳、寝不安席。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员自杀更多是官场关系的利益需求造成的。相当一部分问题官员自知死罪难逃,想把线索中断,保护更多的既得利益者。当反腐巨浪袭来时,丢命保财、丢卒保车成为权衡利弊之后的“明智”选择。

  官员心理出现问题,职业本身的工作压力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社会资源分配过程中,官员掌握着一定的人、财、物的支配权,在众多诱惑和高压的反腐态势之间,官员的心态常常处在心理矛盾和失衡之中,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一些官员面临多方面的“发展与责任”的压力,上级领导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官员怕出纰漏,进而产生“心理焦虑和疲劳”。此外,来自自然灾害、官场争斗、家庭妻儿的压力,来自工作失误而道德自责的压力等多方面的压力叠加在一起,导致部分官员心理预期不好、心理认知失调,往往就有走上不归路的可能。

  官员自杀还跟精神家园缺失有很大关系,自杀官员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失去情感支撑,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从情感的角度来看,自杀官员普遍遇到中年危机,诸如小孩叛逆期,老婆更年期,二次创业等问题,情感出了问题,看上去高官显位很美,实际上并不幸福。特别是一些异地交流的官员,老婆孩子不在身边,属于“精神流浪者”,无归依感,情感空虚,有的通过婚外情寻求满足,结果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官员人生观不正确,肯定走不远,缺少对生命、权力、人民的敬畏,必然胡作非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传播效力的增大,网络舆论在有形无形间对一些官员也带来了压力。随着信息渠道越来越通畅,舆论监督和民意批评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部分官员不谙网络舆论传播规律,一言不慎或许就要丢官,网络舆论监督的压力是空前的。部分官员仍是惯性思维,受压反应、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还是传统的一套,出现问题后又不敢面对,在舆论监督狂潮中甚至出现幻听、幻觉、梦游等现象,走向心理崩溃。

  实事求是地说,官员并非“特殊材料”做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抗压能力并不比常人“特殊”多少。官员作为执掌公共权力的特殊主体,影响范围更广,理应发挥更大的正面气场,走向阳光、开放、透明。关注这个群体的身心健康,其实也就是在关注社会的进步。官员重视心理健康、重视官员的心理健康,其意义因此呈现出来。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