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与涨价的猪扒包

2014年07月11日 09:59   来源:人民日报   李强

  当墨西哥队凭借门将奥乔亚的神勇表现,顽强逼平巴西队时,我正在墨西哥城的一家巴西餐厅吃饭。

  “你知道吗?我的家在圣保罗,我是在世界杯期间来墨西哥度假的。”身旁的巴西姑娘跟我说。

  “为什么不留下看球?巴西人这么热爱足球。”

  “巴西现在的物价实在太贵了!”

  据巴西媒体报道,早在世界杯开赛前,巴西旅游业者就纷纷推出“逃离世界杯”的国外旅游产品。因为,300万本国游客加60万国外球迷,将巴西物价推向了难以置信的高峰。也许你买得起最低90美元的球票,但里约热内卢一晚四星级酒店的花费,已经足够往返欧洲的机票。于是,在BBC记者的镜头下,夜晚的伊帕内玛海滩,睡满了囊中羞涩的球迷。

  足球是项体育运动,但世界杯绝不只是体育,不仅是球队的较量、球迷的节日,也是经济的狂欢、资本的盛宴。

  飙涨的物价,逃离的人群,只是世界杯经济大账的零头。英国一家体育营销研究机构称,通过电视转播、广告赞助、门票和纪念品销售,国际足联将得到43亿美元的收入。巨大的经济效益,反过来改变了足球的运行轨迹:欧洲的电视转播商付出了巨额费用,让巴西人将比赛设在了炎热午后,保证了欧洲球迷在黄金时间收看比赛;世界杯场馆周围,你只能买到赞助商的百威啤酒和可口可乐,30万巴西摊贩,只能在2公里外兜售他们的东西……

  在经济需求面前,巴西世界杯变得很不纯粹。美国NBC电视网称其为“史上最贵的世界杯”:巴西政府投入150亿美元,用于球场、道路、机场以及安保等支出。总统罗塞夫信心满满:通过投资、旅游、消费和能源回收等方式,巴西经济将迎来高达140亿美元的额外收益。

  但民众似乎并不买账。足球对于巴西,本是一种生活方式。贫民窟随便找块空地,就能见到球技高超的少年。世界杯开始前,巴西人举着“要房子,不要世界杯”的口号,沿着军警排成的隔离人墙,一路走向国际足联高管们下榻的酒店。不过,随着球队渐入佳境,西方记者笔下的巴西社会也变得不再那么紧张:贫民窟居民兜售纪念品增加了收入,出租车司机在午餐时间一溜小跑,生怕耽误生意……足球点燃了兴奋点,也带来了工作,根据巴西政府的报告,整个世界杯期间,该国将大约增加50万个就业机会。

  就连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也在看球的同时,感受到了经济的魔力。香港媒体不久前报道,翠华餐厅的招牌猪扒包涨价5元,原因是世界杯推升巴西当地肉类消费,致使出口香港的巴西冷藏猪肉奇货可居;潇湘晨报的记者,则为湖南浏阳的农民感到高兴:世界杯激增的夜宵消费,让他们种植的毛豆卖出了好价钱。

  牵动心弦的比赛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但球场之外的故事,却为世界杯增添了更加多彩和厚重的底色。对世界杯来说,“蝴蝶效应”同样发挥着威力。一粒进球,一场比赛,甚至一则花边新闻,都有可能影响GDP增速和贸易指数。小球牵动环球,在这个星球上,恐怕再没有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能有如此魔力了。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