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有关方面要求领导干部下河游泳,证明河水达到可游泳标准,被质疑为作秀、赌气式治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笔者却以为,“以身试水”并不是赌气,更不是作秀,相反,它恰恰是一种话语体系对接的有益尝试,是对民间关切的一种积极回应。
此前,有人悬赏30万元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也有人当众给环保局长下跪吁求治污,如何回应公众的关切,让百姓放心满意?进行科学的谋划、建立河流保护长效机制等等,纲举目张的制度设计是一个方面,直观明了的态度表达是另一个方面。从各方面的报道看,一年多来浙江省有关部门,在河流治理上有不小的进展。现在已有一些河段基本达到“可下河游泳”的条件,有的地方环保局长已经下水了,有的地方官员正准备下水。
这样的表达看似不够庄重,却“轻浮得恰到好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那样,“现在网民检验湖泊水质的标准,是市长敢不敢跳下去游泳。”民众对水质标准的认识,是通过可饮用、可游泳来判断的,如果河水达不到这个标准,当地就必须加快治理进度;如果河水水质达标,领导干部又何妨以身试水来检验?“我们自己跳进河里,游给人民群众看,才能让人民群众信服。”浙江省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话引出了一个现实问题。
一段时期以来,官方与民间存在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民众崇尚简明直观,习惯于鼠标哥、键盘侠式的痛快表达,而一些政府机构和有关官员却热衷于说稳妥话。说话、表态总喜欢列出一二三,注重搭建哲学理论框架、预设各种前提,给人顾左右而言他的不可信任感。当环境保护、河流治理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诉求,遭遇磨叽的文件腔,则好比鸡同鸭讲,沟通受阻,意见无法交换,共识不能达成。轻则百姓对地方政府失去信心,重则引发群体性事件。近年来类似的教训俯拾皆是,我们不能总在一个路口跌倒。
社会需要更有效的沟通互动。各个群体、各个职业、各个阶层间都需要更多的相互交流、彼此理解。尤其是官方和民间,一方面需要拓宽沟通的渠道;另一方面需要促进话语体系的有效互渗。只有话语体系充分渗透,社会从上到下与从下往上的意见才能融通、情感才能对接、误解才能消弭、共识才能达成。整个社会才有共同进步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部分网民的狭隘与偏激进行引导,培育负责任的公民表达方式。同时,亦须更多地进行自我改变。
开车需要根据路况不断修正方向,传播也需要根据受众反应进行调整。领导干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同理,其所说之一切也都是为了得到民众的理解。既如此,何必总板着严肃的面孔,端着“官家人”的架子呢?尝试收发微博微信,与键盘侠沟通;甩开文件腔,正常地和百姓说话;脱掉正装换泳装,下水游泳,甚至舀起一盏清水自豪地与民同饮,有何不可?李唐三百年,阿婆最喜爱白居易。当今时代里,更当多些亲民话语。
(责任编辑:武晓娟)